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6-23 19:39:55), 站内信件
|
鲁迅。迅鲁。《桃红楼梦》(四)--4
“荒唐话”辨析--4
我们读《红楼梦》大多都是在刚刚涉世之时。读过红楼的人,无
论是男女,在心中总会留下一种缠绵未尽的对红楼中人物林黛玉等一
班女儿的眷恋的幽怨之情。这种眷恋之情,一方面是对人物的人格魅
力的热爱,一方面是人物在悲剧故事里的不幸遭遇。说起《红楼梦》
故事的悲剧色彩,一点也不亚于我们在《牛虻》中体味到亚瑟和琼玛
苦涩的爱情;说起人格的魅力,也不亚于《简爱》中女教师人格的魅
力。这就是《红楼梦》的艺术效果之魅力。
网易论坛里的“红楼逸梦”版里,经常可以看到网友们在谈论贾
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人格的魅力。有些人真挚的维护她们的人格形
象,甚至有些人甚至直言:爱上了林黛玉等人。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但是我尊重网友们对红楼中女儿人物形象的热爱,为此我曾经写了《
E大调与红楼》试图强调另类时代的女儿与当代社会不和谐之悖。但这
不是出于站在红书的角度上审美的意义上,而是站在两个不同时代的
时代对人物的需要的角度上演绎的。这与读者对红书中人物的热爱不
冲突。
四:可爱的女儿群像:
人们对红楼中女儿人物形象的热爱,大多数主要集中在对林黛玉
身上。林黛玉人物性格的形象有着极强烈的个性,她最大的特点是洁
净性,人格的洁净,心灵的洁净,容不得半点虚伪。才华横溢,口齿
犀利;敢爱敢恨。
徐晋如用林黛玉听戏而泣的情节论证林黛玉自恋,他也忽略了最
能说明林黛玉思想情趣根本问题的葬花戏丢掉了。林黛玉葬花云: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
寻觅”借花喻人。为什么林黛玉如此多情善感,本应在无忧无虑的贾
府优厚的生活中感到沉重的危机?这是欣赏林黛玉心理的最有价值的
审美机会。
不能理解林黛玉人格美,就不能理解贾宝玉的爱究竟是何物;就
更不能理解为什么看起来也可爱的薛宝钗在和贾宝玉结婚后依然得不
到爱;自然也就不会明白《红楼梦》的真谛了。
林黛玉其实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她有优点,
有缺点。她是多元的,多重性的。竟然还压倒群芳,独领风骚。
其实,不但是读者对林黛玉爱之不够;就是曹雪芹对于林黛玉的
人物形象个性的特点演绎到最佳状态和程度上了。但是,曹雪芹显然
是对林黛玉这个人物的“质”的演绎意犹未尽;这个“质”就是对林
黛玉人物的热爱,理解,眷恋。于是在红书中又出现了一个给人感觉
强烈的与林黛玉极为相象的人物,就是晴雯。有种说法,说晴雯就是
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另一个补充,塑造。林黛玉被拟做木芙蓉;而晴雯
则被比做水芙蓉,这不会是偶然的巧合。
在红书中,晴雯在她的阶层的众多人物中,实际上是占有熬头地
位。读者喜欢她的性格,爱憎和行为方式。甚至五儿都险些成为晴雯
的继续。读者除了感觉到晴雯与林黛玉有相似之处外,林黛玉只身来
到贾府,这不能不使人对于林黛玉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形,到底是什么
样的等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甚至有对林黛玉的生活原形地位低下之
疑。
红书中,可爱的不仅仅是林黛玉,金钗十二女子天真无邪,才华
横溢。不夸张,不造作,真实,清纯,可爱。
薛宝钗就是个极有争议的人物形象了。她美丽,有才华,知书搭
理,谙熟世故。是一个很好的,适合于生活现实的,丰满可爱的人物
形象。但是,她在与贾宝玉的爱情纠葛中,就是失败者。这就把红楼
升华到一个很高级层次的意义上了。也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的意
义,推向更高的层次上了。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爱情的纠葛,就是《红楼梦》境界所在,
就是曹雪芹的高段之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徐晋如用警幻的话说红书是淫主题,是多
么的无知)
红书中其他的女性形象,各自有自己的轨迹,其中有类似司棋等
“不轨”行为者,或意于“攀高”者,但都是真实,因果充分。更能
增加读者对于那个时代的下层女性的同情,认识。她们在红书中既是
服侍红花的绿叶,又是真实,充分的自我的存在。文学作品的审美就
在于主次角色之间的有机联系;各自不同的演绎。她们的命运其实与
主要人物的命运是共同的,形式不一而已。
我们在读过《红楼梦》之后,品味这些女儿形象,回味故事的始
末。因果相承,就会觉得说她们是水做的,见了就觉得“清爽”,并
不过分。荒唐之说,远不那么荒唐。
当然,曹雪芹塑造的红楼中的女儿形象不足以解释和圆满贾宝玉
的““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
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内涵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