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情满潇湘>>〖旅湘手册〗>>〖长沙入门游〗>>【入门游】开福寺 舍利塔 明藩府 禹王碑

主题:【入门游】开福寺 舍利塔 明藩府 禹王碑
发信人: chocho.1(暗夜紫)
整理人: spiceqi(2003-05-20 14:19:36), 站内信件
 历史古迹: 开福寺 


 
   
  开福寺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新河开福寺路,为全国重点开放佛寺之一,湖南省及长沙市佛教协会均设于此。开福寺是我国佛教禅宗临济宗杨岐派的著名寺院,五代时(896-929)楚王马殷创建,历宋、元、明、清各代,数经修缮。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11平方米。有佛殿三进,第一进为三圣殿,第二进为大佛殿(即大雄宝殿),第三进为毗庐殿。东厢有客堂、斋堂、库房、方丈;西厢为说法堂、禅堂等。大雄宝殿1923年重修,歇山顶,脊吻作龙凤禽兽饰,四角垂有铜铃,每当风动,铃声清脆。正脊中有宝瓶、法轮,直落云霄。山门额题“古开福寺”,石联“紫微栖凤,碧浪潜龙"。寺内有清康熙、光绪年间石碑各一道。 
 



历史古迹: 舍利塔 
 
      舍利塔位于爱晚亭右后方不远的树林中,过了枫林桥,便能见到这座形似僧帽的古塔。 
    塔分三层,塔基正方形,花岗石砌成,高12米。相传隋文帝杨坚为感谢尼姑智仙对自己的抚养之恩,诏令在全国各座名山修建佛塔供奉智仙的舍利子,塔下都绘有这位尼姑的像。
    这座塔在五代时被毁,民国初年时麓山寺的僧人找到遗址将塔重建。
 




历史古迹: 明藩府 
 
    明藩府(又名潭王府)在旧长沙城正中,明太祖封第八子梓为潭王,英宗封第七子见浚为吉王,都在长沙,称为藩府。吉王府因在潭王府故址改建,旧称皇殿坪。据志书介绍,藩府坐北朝南,以紫金台为后户,藩府坪牌楼为前门,东西牌楼为左、右翼。紫金台即今紫荆街。藩府坪又名王府坪,在今南正街一带。红牌楼,就是原藩府前门的牌楼。吉王时,藩府有四门,从司门口八角亭,一直穿行皇殿坪,都是藩府以内地方,故全城几为藩府占其十之七八。及至清兵入关,明藩府不复存在,藩府旧址,建筑起万寿官。藩府原有左右两府,改建成仓库,以外都成为居民区。现在的后藩府坪,藩城堤、东牌楼、西牌楼等名称,都是缘出明藩府。 
 


历史古迹: 禹王碑 
 
    禹王碑位于岳麓山巅的苍紫色石壁上,面东而立。碑文记述和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大禹继父治水,“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的美谈,流传至今。岳麓禹碑高1.7米,宽1.4米,碑文分9行,每行9字,计77字,末行空四字。其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很难辨认,很可能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说是道士们伪造的。但远在1200多年前,即为韩愈所闻及,还亲登南岳岣嵝峰寻访禹碑,并留有诗记。即使是唐宋时的膺品,作为纪念大禹治水之丰碑,也是十分珍贵的。全国有十风处镌立禹碑,据说皆由岳麓禹碑模本复刻。 
 






----
 静倾听着我我向夜静听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