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乐不离蜀>>【蜀江水碧蜀山青…………四川概况】>>【方言趣事】>>Re:谁是二百五

主题:Re:谁是二百五
发信人: jaqz(祢衡)
整理人: doue(2003-05-17 10:59:41), 站内信件
  对于说四川地区地处远离儒家正统文化的“西僻之乡”是毫无历史依据的。为何你文中只提扬雄、谯周、郭沫若,而不提司马相如和马援?可见蜀域名人并非都是“审时度势,灵活善变”,也有明了大义之人。再说儒家的“忠,孝,仁,义”也未必比的上道家的清流和法家的严正。孔子曾说:天下乃国人之天下。而老聃却说: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可见少了国人二字的道家更为博爱。往往儒家的“入世”还是建立在道家“出世”的基础上的。如果说四川人远离儒家正统文化,只是证明我们四川人的祖先更有清晰的头脑。
:方脑壳,哈戳戳,有了祸事跑不脱;不转弯,转直角,吃了亏还很快活。
:                      ——电视剧《方脑壳》片头曲歌词
: 龙门阵,龙门阵,龙王老爷害了病。打发乌龟去捡药,龟儿子在听龙门阵。
:                                     ——成都民谣
:中国地区差别之大,风俗民情之不同,是有目共睹的。扬雄对“蜀”解释为“独”,“不与外方同”,无论是杜甫还是陆游一进成都,就发觉与自己以前的经验很不相同的风俗民情之类的事,至于歌咏成诗。而很多人对巴蜀人的概括,也通常跟下面这句话大同小异:“巴蜀之人少愁苦,而轻易荡佚”(《通典》)这就是说,巴蜀之人没有心肝,不背袍袱,很容易将其它地方的人视为天经地义的重大事情,视为玩笑的一部分。的确,此前我们已经提到过四川地区地处远离儒家正统文化的“西僻之乡”,譬如割据政权较多,也是民众很少讲什么“大节”而倾向于实用一面给割据带来了“群众基础”,尽管我们不同意蜀人“乐祸贪乱”的说法。同时我们很少为某一学说或真理而努力献身的“烈士”,更不容易诞生像齐鲁大地那样舍生取义的“正天下之风”的圣贤,多的是像扬雄、谯周、郭沫若这样审时度势,灵活善变的人。他们也不大拘于学问的一隅,执学问的一端而固守,或者因此从一而终,如清末民初其思想凡六变的学者廖季平等。从民间来看,南北朝以来,见诸史籍的离经叛道的“别财异居”,官方屡禁不止,说明那种将家庭维持在几世同堂的“大一统”观念,对四川地区的人缺乏像齐鲁大地的人那样大的吸引力。林语堂说北方中国人是“自然之子”,“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而南方中国人则是“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欢舒适”(《吾国吾民》),而作为南方中国人的四川人尤其是成都人来说,受那种大言玄玄的说教诱惑较少,直接和实用,世故与讥刺集于他们的一身。
:
:......
 


----
████████
█广 州  社 区█    
█【祢☆☆衡】█一切勿须区分,一切勿须追求。   
█ 回贴专用章 █一切随意起伏,一切顺随自然。   
████████身处天地之内,神驰天地之外!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