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enzhan2001(名字最长七个字)
整理人: fan_z(2003-05-16 15:59:23), 站内信件
|
一个美好的民间故事
袁河,是两岸劳动人民的保姆,也是人民的儿子。这是历史的见证,宇宙的真
谛。叙述这个真理的一个美好的民间故事也就在新喻传开了。
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新喻一个叫袁家桥的村子里住着十多户人家,种了上
千亩土地,尽管那里的农民勤耕苦力,土地又肥沃,但因缺乏水源,加上地主的敲
骨吸髓,人们老是吃不饱,穿不暖。袁家桥是这样,新喻许多村子也是这样。
有一年遇上的特大干旱,袁家桥不仅干死蛤蟆,庄稼枯萎,连人喝的水也要到
别村去挑。当时村里有个叫袁水清的青年,他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棍,练得一身好武
艺。他为人正直善良,勤劳勇敢,他除千方百计寻找水源驱走魔外,还起早摸黑挑
水帮助缺劳户解决吃水问题。
一天傍晚,他正急急忙忙挑着一担水往家跑。来到一座土地庙前,忽然感到心
里有点不舒服,便放下担子,偎着供泉歇一会。由于疲劳过渡,一下子,就打起呼
噜。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袁水清从梦中惊醒过来。啊,原来老天爷要开恩了!他随
即冲出庙门。这时天已乌黑,只有雷声隆隆,狂风掠地,一道闪电后,接着又是一
声炸雷。凭他一点经验,知道这是下雨了,袁水清高兴地跳起来。
可也奇怪,明明在下雨,为什么淋不到一滴雨呢?他正昂着头,盯着天空,疑
惑不解。突然,又一道银龙似的闪电照亮了整个天空。他借着电光,发现有个庞然
大物,它一脚踩在蒙山岭上,另一脚踩在几龙山峰。这家伙伸长脖子,张开大口,
把所有的雨都给吞去了。袁水清一见,怒火三千丈,就操起扁担要打,但哪里打得
着!当他又拿起石块向它砸去时,他却被怪物象老鹰抓小鸡一样抓到云端。就在他
要被怪物戕害的关健时分,突然,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插向怪物的面前。说也奇怪
,那怪物竟好时化为一股浓烟而消失了。而袁水清呢?却被一朵白云轻轻托起,徐
徐降落地面。他定一定神,发现一位左手拿佛帚,右手拄拐杖的白发老人站在他的
面前。他立刻明白,这位老公公就是他的救命恩人。他连忙跪下,向老人施礼叩拜
。老人把他扶起,并关切地问:
“刚才受惊了吧!伤了那里没有?”
“没有!请问老公公,那怪物是什么东西呢?”
“哎!那就是作恶多端的樟树精呀!”
接着,白发老人又向袁水清讲了樟树精的来龙去脉。
在武功山的一个峡谷里,有棵特大的空心老樟树。这樟树根深千尺,千高万丈
,千枝万柯,叶茂扶疏,形如撑天巨伞。因它生长了千百余年,上承九天甘露,下
汲万里清泉,已修炼成精。这家伙变幻无常,每天当会下雨,就变成一条巨蟒,张
开大口,把雨水囊括尺尽,随即储入樟树下的无底洞。这就是这里连年旱灾不断的
祸根所在。
听了老人这席话,袁水清恍然大悟:啊,原来是樟树精作怪呀!要使万顷良田
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首先必须除掉这个祸根!便请问老人:“这樟树精制服
吗?”
老人告诉他:要铲除这个妖精,必须到武功山上腰斩那棵妖樟树,劈开树底下
的无底洞。树无枝叶不能承受雨露,根无洞泉又得不到滋润,它就要枯死而完蛋了
,但武功山悬崖峭壁,蛇蝎满布,豺狼成群,特别是在那棵樟树下有一只猛虎护卫
,要除掉这妖魔,真不容易呀!自古以来多少英雄好汉同它较量都失败了,有的不
葬身在武功山上。
袁水清有颗舍已为人的善良心,那顾得个人危险,便扑通一声跪在老人翁面前
,忙说:“眼下恶魔作怪,百姓遭殃,实在心痛。为民除害,我袁水清就是粉身碎
骨,也心甘情愿,但愿公公助我一臂之力!”
“好呀!后生既然胸怀大志,我老汉也应尽绵薄。只是年迈龙钟,不能同道前
往。我这里有宝剑一把,芒履一双,赠与英雄。但愿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老人
说罢,即把宝剑、芒鞋给了袁水清。袁水清接过宝剑、芒鞋。正要跪下作拜,老人
却不见了。
由于袁水清除害心切,没有回村跟乡亲们告别,马上穿上芒鞋,向武功山进发
。好家伙,这芒鞋一穿上,就两足生风。霎时,他给两朵白云冉冉托起,飘荡云端
。顷刻间,只觉得身子稍微往下一滑,就莫名其妙地停立在武功山麓了。
武功山真险峻呀!群峰似剑,岩壁崔嵬,古木参天,虎啸猿啼。可是袁水清一
点也不害怕。他按照老人指引的方向,朝着山顶进发。路上,仗着老人给他的宝剑
,披荆斩棘。蛇蝎飞来,一一切成两截;豺狼当道,剑起头落。最后在一个阴森逼
人的山谷中找到对头冤家。还隔这樟树上百步远,一只扁担花吊眼猛虎张牙舞爪扑
来,他宝剑一挥,也即四脚朝天,一命呜呼。来到树下,不及歇息片刻,高举起宝
剑,对准那棵参天妖树拦腰砍去。刹时,山崩地裂,那樟树拨地而起,真的出现了
万丈深渊、水波泓澄的无底洞。正当袁水清脸带胜利微笑,刚要歇口气的时候,一
只家伙猛然从洞中跃出,腾向天空。袁水清一看,啊,原来樟树精又变成了巨蟒,
妄想逃命。他那里肯放过它呢!连忙又穿上芒鞋,腾云直追。眼看就要追到了,不
料被巨蟒陡然张开巨口,把他吞到肚里去了。妖魔的这一着,并没有吓倒他,反给
了他一个斩除妖魔的好机会。他挥舞宝剑,横刺直戳,嚓,一一割了巨蟒的心,嚓
嚓,又切了巨蟒的肝。把巨蟒的五腑五脏捣个稀巴烂。巨蟒完蛋了,露出了原形。
一株古樟的枯枝残叶,稀稀拉拉地从空中掉了下来。
袁水清胜利了,又马上返回武功山,用剑劈开无底洞,万顷汹涌澄澈的清泉哗
啦一声往山下直淌。他高兴极了,水流到那里,就跟到那里。前头,一个丛林密布
的馒头山挡住了水的去路,他抽出宝剑正要把树木砍倒时,真怪,剑峰所指,树倒
山开,闪开几丈阔,水又汹涌磅礴前进。因他要争取时间,引水回乡抢救禾苗要紧
,但又考虑应该给更多人民带来幸福,便手拿宝剑,朝着比较宽广的田垄,从萍乡
的新田、芦溪、宣风而宜春,而分宜,而新喻,一直到清江。剑到那里,高山让路
,土飞石走,顿成碧波河渠。当碧波流到新喻,久盼袁水清下落的乡亲们得知他做
了一场天大好事归来,悬念疙瘩解开了,都兴高采烈,敲锣打鼓,杀猪宰羊,举杯
欢庆。为了纪念袁水清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英雄作为,便把这条河命名为“袁河
”。这就是袁河的由来。(根据丁学农《袁河的传说》改写)
很明星,这个故事,是根据樟树镇有樟树精传说;新喻地处袁河下游,易遭旱
;袁水又发源武功山,而武功山又确是有一股清泉(据江西日报一九八二年二月十
四日发表何永年《武功山上一奇泉》文中说:在武功山雷公坳五斗田附近,发现一
穴泉──虹吸泉。此泉位于海拨五百多米的山涧内,该泉每隔二十二分钟左右水位
升降一次。每次的位升降差在八点五公分左右。泉水潭面较大,每次升缩的水容量
大约在十五公升左右。每法水位上升时,泉水来势迅猛,并发出唿唿之声,水潭中
顿时清波荡漾,涟漪涌起。水位下降时,泉声则减弱。如此击而复始。颇有奇趣。
)等因素编成的,它虽然带有浓厚的神话、迷信色彩,但说明了一个真理:世界是
劳动人民创造的!袁河也不例外,它是经过千万代、千万劳苦大众,同天斗,同地
斗,同人世间一切恶魔怪斗而开辟创造出来的!
风流人物数今朝
往古的劳苦大众给袁河两岸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在共产党领
导下的劳动人民,他们更聪明,更勇敢,更有魄力,在短暂的岁月里,创造出更加
闪光的奇迹。且不说别的,光说袁惠渠这个水利工程吧!为了医治袁河中下游平原
地带的受早顽症,同时吼适应工业用水的需要,从1957年冬季开始到1960
年结果,先生在那里修建袁惠渠,并在新喻江口乡黄家村附近兴建起江口水电站。
这个工程可不寻常呀!花了两年多时间,耗去六百一十多万元,用去三百多万个劳
动日,挖干渠一百五十多公里,运送土石五百多万公方(其中石方十四万条公方)
。建筑物,除电站、渠首拦河坝、船闸和进水闸之外,还建有水西、罗坊等大型节
泄建筑二十八座,交叉建筑十座,其它较小的支、斗、农渠建筑物六百多处。
辛勤的耕耘,必然换来硕果累累。渠修成后,能控制河渠与北岸农田三十多万
亩的灌溉;有二十五万七千多亩大受益(包括新喻、清江、新淦三县在内)。当中
,能扩大双季稻田十万多亩,当时平均每曾亩能增产金黄的谷粒近三百斤;能节约
抗旱劳动日一百万个以上(以当地每天七角计算,可节约七十万元);又节约上十
万元的提水机具和水利设施等费用。后三笔,每年便可增收二百多万元。同时,平
湖水库能养鱼亿尾以上,江口电站每年可发电三到四万瓦。利用渠道跌水,已陆继
兴建起不少小型水电站。这些,为农村电力生产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了基础。
碧波悠悠,流水汩汩,沿渠两岸旱魔直伯驱走了。人们再不要“赛菩萨”、“
耍稻草龙灯”求雨了,从心底唱出了快乐的歌:
袁惠渠哟长又长,千里银带绕田旁;
上丘流到下丘转,百万亩田水汪汪。
袁惠渠哟长又长,天旱就把水来放;
不怕天爷不下雨,人民就是海龙王。
也不会发生象旧社会那样“八姓打七姓”的水利纠纷了。
有一年,罗坊乡胡家等八姓,为争白洋陂水源,与团结乡李家等七姓发生械斗
,打死打伤好几个人民国二十三年,今马洪乡山背村傅姓同今水西乡欧里村黄九。
在天旱争水引起械斗,当场打死三人。为了息事宁人,引以为戒,县长刘荫寰要傅
姓在交通路口建造“戒斗亭”,亭中有联曰:“唯有合群方进步,岂能睦邻动干戈
。”这些都是旧社会的瘢痕。解放后,这类事情便一去不复返了,袁河两岸的广大
人民,都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友爱、互助,在社会主义大道上携手前进。
人们在不断获得丰收,生活象“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日子里不会忘记共产党的
恩情,不会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会小看劳动者自己的力量,也不忘却修
建袁惠渠的领头人罗应田同志。罗应田同志,在五十年代任南昌专区副专员以后,
受党的委托,前后具体负责修建南昌、宜春地区鹩河、锦河、袁河三个大中型水利
工程。他虽是长征老干部,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谁都愿意同他在一起;他没有骄
气,遇事同群众商量;没有蛮气,相信科学,虚心听取科技人员意见;没有官气,
深入实际,建设到那里就有他的足迹......。他有一口气就没忘记人民的事业。直
到1967年病魔纠缠他最厉害的时候,他在南昌治病,听说水利工作会议在南昌
召开,还打起精神,亲自到会场听汇报、作报告。他遵照党的指示,根据群众的意
愿和要求,把多少水害变成水利,把多少劳苦大众的优愁变成欢乐!难怪人们称他
为“水(许)真君”、“罗真君”。直到现在离罗应田同志去世二十多年了,人们
还在怀念这位“水真君”、“罗真君”。他的功绩,将载入史册,永远受到人民的
讴歌!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孙兴奎同志。他当时任新余县委书记兼中共袁渠
工程管理局党委书记。无论是新余县的水利建设,尤其是狮子口、龙门口、山南、
仙坑等几座重点水库,还是整个袁惠渠的水利工程建设,他都付出了许多心血。袁
惠渠工程基本完成以后,如何管理好,使用好,这是个新课题。为此,他常带领干
部、职工深入各渠道,实地勘察,或开群众调查会,听取群众的献计献策。最后他
着重抓了三条:一是在渠道的里、外、上三面普遍铺上草皮,尽量避免因渠水冲刷
、同吹雨打、人牛践踏对渠堤的损坏;二是在渠堤两岸种上果木林或经济林,既绿
化、美化了环境,巩固了堤身,又增加了收益;三是保护好渠道建筑物,不许任何
人在渠道建筑物内炸鱼、药鱼。这三条管理付诸实实施的,卓有成效。一年以后,
渠道两岸都长满了马鞭草,一条条渠道,都成了一条条碧锦带;三年以后,渠道上
种植的油桐树均已成林结果,每年采摘的桐子就有上万斤。饮水思源。每当人们增
产增收,六畜兴旺,安居乐业,享受到袁惠渠的种种实惠时,他们歌颂共产党和人
民政府的伟大正确,也一再感谢披星戴月、栉风沐雨、辛苦建设袁惠渠的人们,其
中就包括他们的好书记孙兴奎。
袁河是首叙事抒情诗,
也是首曲调抑扬诗之歌,
它谱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
更讴歌了壮丽芬芳的今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