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采萧获菽 半月一论>>03/5【静观袍子】专题>>花气袭人知昼暖[转]

主题:花气袭人知昼暖[转]
发信人: yining-l(多多)
整理人: chocho.1(2003-05-10 19:43:01), 站内信件
花 气 袭 人 知 昼 暖 
林颦颦

前言: 
  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今天这篇文章终于脱稿了,我知道,等待它的也许是一片不讨好的谴责声! 
  《红楼梦》问世已来,人们已经习惯于同情赞美晴雯的风流灵巧,而厌恶贬斥袭人的奴性和小报告。但是,我还是要把我的观点写出来——为袭人说几句公道话! 
  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我一定会回帖和大家交换不同的体会。只是希望心平气和地讨论,不要言辞激烈,让人无法忍受!要知道,我虽然愿意为袭人说几句公道话,但是我可没有袭人那样忍气吞声的修养哦! 

正文:
  在《红楼梦》一书中,贾宝玉为两个女子取过名字:一是珍珠,宝玉因她姓花,便依据陆?quot;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改其名为——袭人;二是黛玉,因她眉尖若蹙,便依据《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为林黛玉送字——颦颦。而这两个人都与宝玉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宝玉和黛玉结的是一段“仙缘”,他们之间的爱情纯属一种精神上的契合。而宝玉和袭人结的则是一段俗缘。所以这两个女性都是宝玉的至爱。 
  但是自《红楼梦》一书问世以来,袭人在很多人眼里却是个暗藏心机善打小报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这里我想为袭人说几句公道话。 

  读者眼中对袭人的不公观点从哪儿来的呢? 
  主要原因是因为晴雯被逐。人们认为晴雯的被逐是因为袭人打了小报告。于是习惯同情弱者的人们自然就会迁怒于被王夫人默认为“宝二姨娘”的袭人。我想说,《红楼梦》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向王夫人告晴雯的是荣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她因平日与晴雯不和,便忌恨在心,乘着“绣春囊事件”,在王夫人面前告了晴雯一状:“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会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趒趒,大不成个体统。”这段话在王夫人心理上起什么作用,是可想而知了。王夫人认为是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把她叫来,尖酸刻薄地辱骂一顿。这次她的被逐已成定局。所以,打小报告与袭人根本就没有丝毫关系。 
  袭人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随和,同上下左右的人关系都搞得不错,在老太太和贾府上下众人眼中一直都是个贤顺的典型,用现代语言来说,她是个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典范。在怡红院里,她作为主管,事事处处必亲临,从不利用职权吆三喝四的,这种美德就是在当今也是被推崇的。所以小丫头中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有谁不服袭人的。她“温柔和顺”;而且长得也“柔媚娇俏”。她跟了宝玉后,“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处处体贴,时时关切,无微不至,成了宝玉身边第一号得意的人。如果说晴雯和宝玉的关系还只是一种亲密的友谊,那么袭人同宝玉一开始就有了性爱的成分,书上早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一节中就交代了“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她的“宝二姨娘”地位是稳固的,所以她没有必要担心和嫉妒别人的争宠。 

   袭人是看重“宝二姨娘”的位置的,但是她并没有千方百计去争夺“宝二姨娘”的位置。确定她姨娘地位的直接原因是王夫人根据长期观察发现袭人完全符合封建礼教的要求。并不是袭人自己蓄谋夺取的。在这一点上,她和工于心计的宝钗是完全不一样的。况且看重这个位置又有什么过错?哪个女孩子不为自己的终身考虑?难道就因为晴雯也喜欢宝玉袭人就该让给她不成?看重这个位置的丫头多了,晴雯难道不看重吗?否则她干吗那么嫉妒袭人?第三十一回,她把扇子跌坏了,宝玉说了她几句,她就不依不饶地和宝玉斗气,(她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上?)袭人才劝了几句,她就冷笑着讽刺袭人“因为你伏侍的好,昨日才挨窝心脚“,“袭人听了这话,又是恼,又是愧,待要说几句话,又见宝玉已经气的黄了脸,少不得自己忍了性子,推晴雯道:“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听他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宝玉被晴雯夹枪带棒的话气黄了脸,袭人是“少不得自己忍了性子”,而晴雯则是继续大吵大闹,谁对宝玉更有真情不是一目了然的吗?当宝玉气的要去回太太打发她出去时,晴雯哭道:“我多早晚闹着要去了?饶生了气,(明明是她让宝玉生了气)还拿话压派我。只管去回,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都说晴雯有反抗精神,不甘心奴隶的地位,那么我倒不明白了,这会要让她出去,她又为什么宁愿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了?可见她还是盯着 “宝二姨娘”的地位的。否则她为什么不肯出去呢?对晴雯的做法就是宝玉也弄不明白了,宝玉道:“这也奇了。你又不去,你又闹些什么?我经不起这吵,不如去了倒干净。”说着一定要去回王夫人。闹到如此地步,如果说袭人真的有意撵走晴雯,那这会岂不是最好的机会?她不用说任何话,只管让宝玉去回王夫人就是了。王夫人本来就不喜欢晴雯,宝玉如果去回了,那么晴雯保管立马就得走人!这样袭人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就可以轻轻松松赶走对她构成威胁的晴雯!但是她却一拦再拦宝玉,最后见拦不住,只得跪下了。(大观园里只有晴雯对她不恭,而她却为留下晴雯跪下!这难道不是她的宽厚吗?)宝玉见袭人如此忙把她扶起来,“叹了一声,在床上坐下,叫众人起去,向袭人道:‘叫我怎么样才好!这个心使碎了也没人知道。’说着不觉滴下泪来。袭人见宝玉流下泪来,自己也就哭了”。这次是因为袭人的求情晴雯才没有被赶走,既然如此,后来她又何必去打什么小报告来达到赶走晴雯的目的呢?她虽然不如宝钗那么有心计,但是也不至于傻到这样的地步吧?这次事件晴雯本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从此收敛一点,但是她没有,所以才有了后来被撵走的可悲结局。 

   其次的原因是说袭人告黛玉的状,这也是冤枉她,她是和王夫人密谈了,但是密谈不一定就是告状啊,她的目的是怕男女大了,常常斯混在一起会出点什么丑事。况且在第三十二回宝玉把她当成黛玉,“说了许多放心不放心的话,吓的她魂消魄散,担心将来难免有不才之事”,“从此暗度如何处置方免此丑祸”,所以她的汇报完全是履行她份内的职责,而不是告黛玉的状。 “袭人的目的,是想借王夫人之手,把宝玉挪出大观园,以使宝玉不能再“没日没夜地与姐妹们闹”——主要是指黛玉,也包括偶尔来住的湘云。读者多半是希望依了宝玉的心愿永远住在大观园中(至于将来如何他们是不管的),所以对袭人的建议颇为恼怒。但凭心而论,这不是袭人的错,而是时间的错,无论如何,宝玉不可能在大观园里住一辈子。袭人不过是说出了一个事实而已,是她尽责任的一种表现。如果批评她是邀宠,不妨反过来想想,如果她想到这个问题却不说出来,不是失职吗?如果她是你手下的一名员工,你希望她如何做?”(红米——袭人打小报告了吗?) 

  其三是说袭人奴性十足,缺少晴雯那样的反抗精神,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那么这样的人在大观园多了,就拿黛玉来说吧,她虽然寄人篱下,但是深受贾母的疼爱,面对自己的婚姻,她反抗了吗?她不过也只能暗洒闲抛的流泪罢了。还有比较有地位有身份的平儿,面队贾琏的淫、凤姐的威她不是也只有痛哭几声的招数吗?即使是现在面对一些不合理的东西,又有多少人反抗了呢?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是非观念去要求那时侯的人,所以又何必去过分地责怪一个出身贫寒被卖为奴的丫鬟呢?更何况我以为反抗的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性格的。袭人柔顺的性格就决定了她不是那种为命运而抗争的人。 

   在抄检大观园后,袭人与晴雯、司棋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别说是读者,就连宝玉的感情都失去了平衡,讽刺袭人“你是一个出了名的至贤至善的人”。袭人明明知道这话有疑她之意,可她竟然不加以解释,只是叹一口气,这种柔顺有几个人能有?还有,袭人挨了宝玉的窝心脚,还要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不也同样让人感到她息事宁人的美德吗?特别是最后,在贾府破败后,按脂批“琪官(蒋玉菡艺名)虽系优人,后同与袭人供奉玉兄(宝玉)、宝卿(宝钗)得同终始”一句提供的线索,我们还可猜测宝玉和宝钗在穷困落魄后,要靠袭人夫妇过一段生活。如果说当初袭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取得“宝二姨娘”地位,那么这时她做的一切又是为什么呢?贾府破败后,巧姐的亲舅舅乘机把自己的外甥女都卖了,往常和贾府来往密切的人也都生怕连累自己而躲避不及。而一贯小心谨慎的袭人却收留了无处可去的宝玉夫妇!这难道也是奴性的表现吗?在这件事上,恐怕没有一点勇气也是做不到的吧?更何况从这件事上,更让我们看清楚了袭人是个多么有情有义的女子! 

   还有个问题我也总是不明白:很多人为什么总是把晴雯的被逐同袭人连在一起呢?为什么不从她自身找找原因呢?她与同时被逐的司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张狂!晴雯 “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在整部书中,她表现的比较可爱的一回大约就是“病补雀金裘”了。平时懒散,总是把自己摆在小姐的位置上让别人伺候,而且动不动就骂小丫头——就是那些真正的主子姑娘们也没见谁像她那样对待小丫头的!想想看,如果她是怡红院的主管,那那些小丫头会是什么遭遇!!!她的嫉妒心也特别强,对比她受重用的人总是看不顺眼,如:当凤姐把小红要走时。她骂小红是“捡高枝飞了”、当宝玉因为赌气叫小丫头四儿到上房做事时,她又对四儿冷嘲热讽,对比她受重用的袭人更是尖酸的挖苦她,并当众讽刺她是“哈巴狗儿” 。 至于撕扇一节晴雯表现的更是何等轻薄!(真不明白,许多人却赞赏她这一点!)还有司棋也同样如此,为一碗鸡蛋羹,竟然带着小丫头去大砸厨房,这样的两个人,对她们不满的人自然不会少了。特别是晴雯,周围很少有人有不被她得罪的。所以,造成晴雯的悲剧,王夫人是直接原因,她自身的性格特征是潜在原因。就算没有袭人,她的被逐也是必然的结果。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曹雪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的。它把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一说。但是在那个没落的封建社会,没落的封建家族中,无论是恪守封建之道的宝钗、袭人,还是背判封建之训的宝玉、黛玉、晴雯都注定是个悲剧。《红楼梦》也正是根据这个意图塑造了众多悲剧人物。
   所以,晴雯是个悲剧人物,袭人同样也是个悲剧人物!我们为什么不能也给她一点同情呢?至少不要把莫须有的罪名硬载到她的头上!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