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采萧获菽 半月一论>>03/5【静观袍子】专题>>花袭人的悲剧(完)

主题:花袭人的悲剧(完)
发信人: rockline(不系舟)
整理人: chocho.1(2003-05-07 20:31:52), 站内信件

     花袭人的悲剧
 讨论“袭人是否也在曹雪芹的生活中存在过?”这样的话题有些无聊。但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对袭人是有愧疚的。袭人嫁了蒋玉函,这是作者早有的安排。但是袭人是在什么情况下离开的贾府,与蒋玉函又是怎样的生活,象高鄂续书四十回那样的安排袭人临到最末一回才离开贾府,前面说的愧疚等等我们都看不到。
 高鄂借邓汉仪的诗给袭人留下两句评语:
   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息夫人是春秋时息国诸侯的夫人,国破后被楚文王掳去,生了两个儿子,却一直不开口说话,表示其一女二夫,已经没脸见人了,那有脸再说话。两句的意思是说:从古至今那些失节的妇人们,都是因为怕死才苟且偷生,可是如果她们想到了以后要永远受人唾弃,当初她们就不会下不了寻死的决心了。
 男人犯了错责任却归咎于女人,这种做法总是不好。象五代时蜀主的花蕊夫人说的: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女人为什么要为男人的愚蠢徇死?为什么不死就要遭人唾骂?高鄂也许想要袭人在伤心中度过后半生,但贾宝玉一定不会,曹雪芹也不会让宝玉这样。识分定情那一回,袭人告诉宝玉自己得了二两一钱银子的月钱,宝玉喜不自禁,又向他笑道:
  “我可看你回家去不去了!那一回往家里走了一趟,回来就说你
  哥哥要赎你,又说在这里没着落,终久算什么,说了那么些无情
  无义的生分话唬我。从今以后,我可看谁来敢叫你去。”
 袭人听了,便冷笑道:
  “你倒别这么说。从此以后我是太太的人了,我要走连你也不必
  告诉,只回了太太就走。”
 宝玉笑道:
  “就便算我不好,你回了太太竟去了,叫别人听见说我不好,你
  去了你也没意思。”
 袭人笑道:
  “有什么没意思,难道作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再不然,还有
  一个死呢。人活百岁,横竖要死,这一口气不在,听不见看不见
  就罢了。”
 宝玉听见这话,便忙握他的嘴,说道:
  “罢,罢,罢,不用说这些话了。”
 袭人深知宝玉性情古怪,听见奉承吉利话又厌虚而不实,听了这些尽情实话又生悲感,便悔自己说冒撞了,连忙笑着用话截开,只拣那宝玉素喜谈者问之。
 在这里袭人流露了她将来的结局,而且谈到死,宝玉却急忙打断她,接着又说了一大堆评论所谓忠臣孝子的狂言,把文死谏、武死战这些能够流芳千古的美事贬的一文不值,又说:  “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这二死皆非正死。比如我此时若果有
  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
  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
  ,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第二天,宝玉看到了龄官贾蔷两人的情形,又向后退了一步:
  “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
  。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

 看来宝玉对自己的身后没有太多奢望,更不敢想到要袭人徇死守节。

 看脂砚斋的评语,抄家之后,似乎还有许多事要发生。袭人的离开,大概也是无奈的。二十七回饯花日一过,贾宝玉赴冯紫英酒席,蒋玉函行的酒令便道: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火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接着又唱道: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
  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
 看起来,袭人与蒋玉函婚后的生活似乎不错,没有伤心岂独息夫人的事发生。果真如此的话,这又是曹雪芹惊人之笔,就象让尤氏二姊妹由淫变贞一样惊人。让袭人安安稳稳的嫁人,平平安安的生活。宝玉在落魄之中接受蒋玉函袭人夫妇的周济,我在想那一时刻宝玉的心情,由此我觉得家败之后的宝玉对袭人充满愧疚。
 自古情贵乎专。宝玉与袭人初试之后,宝玉也自此待袭人与别个不同,但这时的宝玉年纪还小还谈不到情字。当宝玉把全部心思放到黛玉身上时,对袭人宝玉已经有愧了,但那时贾贾还有势,宝玉永远对袭人体贴备至,也还说的过去。但是到了贾府势败,宝玉落魄的时节,宝玉再不能借家中的财势给袭人以覆卫,宝玉此时怎能不自悔当年的孟浪与不情,后悔当年与袭人有过那一次初试,又不能有始有终,所谓: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绛云轩中那缠绵一刻,怡红院里数不情的日日夜夜,还有那个雨天里踢在袭人肋下的一脚,宝玉还不起这些恩怨,除了悔恨还能有什么!但所悔者未必是当年没有听袭人的话,而是自己没能够有始有终。这种悔恨中也包括对林妹妹的悔恨,它将伴随宝玉后半生。人孰无过,人总有情非得以,人总有缺憾悔恨,人世总无花好月圆。

 把这个贴子以“花袭人的悲剧”为名贴出去后,有人回应:她有什么悲的,她比小姐的命都好,嫁了两个英俊的丈夫....的确,看起来袭人过的还不错,袭人是个现实的人,到什么天地说什么话,可以当牛做马,也可以委曲求全。《红楼梦》作者所苦所悲又令我这个读者感动者是女人的命运,用白居易有《妇人苦》诗一首,聊作结尾:

  蝉鬓加意梳,蛾眉用心扫。几度晓妆成,君看不言好。
  妾身重同穴,君意轻携老。惆怅去年来,心知未能道。
  今朝一开口,语少意何深。愿引他时事,移君此日心。
  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及至死生际。何曾苦乐钧。
  妇人一丧夫,终生守孤孑。有如林中竹,忽被风吹折。
  一折不重生,枯死犹抱节。男儿如丧妇,能不暂伤情。
  应似门前柳,逢春易发荣。风吹一枝折,还有一枝生。
  为君委曲言,愿君再三听。须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


-------------------------------


临了还有一句题外话愿意说一说:之所以喜欢到两社的红楼逸梦来,一是喜欢读《红楼梦》,一是在这里探讨红楼人物命运比较有共鸣,得到的反面评论也有启发性。但是我不理解为什么不喜欢红楼的人也爱到这里来,也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宁愿谈论“为什么林妹妹吊不上宝玉”之类的话题。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不爱喝酒,不大喜欢两杯下肚后耳炀眼热胡言乱语尽情发泄那种感觉,喝了酒之后我宁愿回家睡一觉。尽管喜欢寻章摘句,但是对豪气的理解还是有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是豪客的写照,但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才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不知子都之美者无目也,对“林妹妹为什么没有性吸引力之类”之类的讨论我宁愿三缄其口,期待这一类语出惊人的无聊话题因为没有市场没有响应而自动偃旗息鼓,我宁愿没有热闹只有清静,现在看来这真是太大的奢望。人们把换一个ID看得太简单了,宁愿在网络中过假面具下的虚拟人生,扮演各种各样现实中不敢担当的角色,把现实生活中一个自爱的人应该有的礼貌和尊重完全忽略,可能我上网时间再长一点的话也会那样吧。

另:前面正文中讨论的话体只是针对作品,针对《红楼梦》描写的时代的感悟。神女应无恙,当竟世界殊。今天的妇人似已不甚苦,可是如果能理解过去,那么理解现在不是也容易些吗。


----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知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