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erk(如空)
整理人: yerk(2003-06-08 13:56:12), 站内信件
|
回望青春岁月(三)
新的学习生活变得有趣,虽然班中并不都是同龄人,但是多数是我们同龄的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的。我们都是住校,尽管家和学校在一个城市,但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整个横穿过城市的主要街区,中间还需要换车,这么无的路如果骑车就有点马拉松的味道了。因此一般我有规律地回家,不过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也养成了在路程中思考的习惯,现在大多数的文字一般都是在路上或者在车里、飞机上打的腹稿。
学校的集体生活为青春风采提供了良好的展示的机会。记得刚入学时,大家疯玩乒乓球,有水平高和水平低之分,为了能打好球,就采用双打,而且参与的人也比较多。有时一打打到很晚,管理员不喊大家休息大家不会罢休。而我们班的乒乓球水平在学校处于中上等,而乒乓球没有拿过冠军。到是排球在班级也兴了一大阵子,那时中国女排宣传的正酣,每有比赛必看,当时还有个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让一些女同学也加入了排球的热潮中,而男女同学都喜欢的运动肯定能得到推广。所以同学们玩排球的积极性很高,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绩。学校男子排球队的主力队员中,我们班级就战友了三位,女排中也有我们班的同学做为主力。
除了体育之外,对于学习大家的压力不是很大,而压力主要来源于数学,因为我们不是理科生,大家对数学都很陌生了,本来函数就没有学好,再搞微积分真是赶鸭子上架。不过我们的专业还确实需要计算能力,所以这门课程不能免了。好在老师体会我们的心情,在出重点,划范围方面给了我们好多的机会,有些学习好的同学还会给你递个条子什么的,也总算是可以过关了。在学习之余,大家都喜欢看书,记得在学校时大家都比较能读书,特别是世界名著,只到了学校我才接触。记得当时读《悲惨世界》时,心情格外的沉重,并被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所触动,从做人做事等方面小说的主人公人生外事成为我思考的重要参照,那时我养成了读书记笔记的习惯,把一些好的词句记在一个本子上,有空就看看。可惜现在这个习惯没有了,而读书的时间也不多了。还有一部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就是《大卫.科波菲尔》,这个自传体的小说,把我领入人生的另一个境界。对世界文学名著的接触,使我在文字上有了新的提高,同时也从中吸取人生哲理,体会人生挫折中需要勇气和毅力。那时自已读书很是疯狂,因为毕竟是渴求知识的年龄。而在那些名著当中,我没有读的而在同学中反响很大的是《约瀚.克里斯朵夫》,主要是始终没有借到,而女同学借阅的太多,现在家里有了,准备以后有时间看看。
学校的伙食最初是很差,那时还分粗粮和细粮,早餐当然是粥和咸菜了,这个没什么挑的,而中午是一顿细粮,比如米饭和馒头。晚上又恢复到粗粮,因此大家都搭伙吃饭,每天上午的四节课中,最后一节就需要一个同学不上课,早早去排队买饭,那时大家餐票都合在一起用,在大集体中有小集体。不过早期班级没有男女搭伙的,而且在校生谈恋爱是违规的,所以大家也小心的很。据讲现在的大学都有人在外面租房子同居了,真是时代不同,转眼传统就被打破了。
20030507
---- 品头论足请到广社【评论空间】
关注社会请到北社【社会热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