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K专栏·原创>>ft.858专栏>>也读《廊桥遗梦》

主题:也读《廊桥遗梦》
发信人: ft.858(蓝色的眼泪)
整理人: joyce_85(2003-05-09 10:13:58), 站内信件
    读《廊桥遗梦》,我同许多人一样流下了泪水。记得某港台片中有句台词:“晚饭时别喊我,我要找个地方好好哭一场!”好久没有感人的事迹发生,于是希望,在一个初秋的傍晚,不登山,不下海,只是和我的爱人(他现在哪里?)一起来到随便哪一处野外,(坐在爱情里,处处皆风景,)静静地挨着看落日。让夕阳缓缓沉下,余辉映红脸庞,观光线在草色上跳跃变幻,听蟋蟀在耳边轻声吟唱: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其实,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很少,很简单――感动别人和被别人感动。 

    从小说封面和插图看,廊桥,那是一种古老、红色、带有顶篷的桥,有点像水上走廊,很美丽。然而,更美丽的是爱情本身。作者在这里把爱情同桥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爱情本身比桥更加古老,谁又能说得清楚爱河之源头。对于桥,无论有没有顶逢,带不带走廊,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感觉,桥的发明于无意中是对爱情最古老的诠释。台湾歌手罗大佑(一直认为他是一位诗人)在一首歌中唱道:“从爱情的两岸,看青春的流逝”。此岸越抵彼岸,除了船,还有什么别的方式比桥更直接、更忠诚?!至于船,那是会移动的桥。碰巧,我拿到《廊桥遗梦》的那晚是七夕,中国的情人节。由此想到国人特有的桥――鹊桥,十分钦佩先人丰富的想象。 

    由桥的概念想到我们每一个人对社会的参与,以及对人际关系可能达到的境界所抱有的信心。正如作者在开篇中所言: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个日益麻木不仁的世界上,我们的知觉都已生了硬痂,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茧壳之中。伟大的激情和肉麻的温情之间的分界线究竟在哪里,我无法确定。但是我们往往倾向于对前者的可能性嗤之以鼻,给真挚的深情贴上故作多情的标签,这就使我们难以进入那种柔美的境界。” 

    世界正日益社会化、组织化,在这个机器无孔不入、无所不能的时代,人,生活在远离旷野森林由钢筋水泥所围成的樊笼中,就其精神和个体的存在变得日益渺小和孤独。而爱情作为人类一切情感中最美丽、神圣的成分,正日益失去其产生所需的自由、宽松的氛围和土壤。也因此更显弥足珍贵。在当今的经济大潮中,功利主义、耽于享乐等正成为一些人行动的准则。抓住爱情这块最后的漂流的岛屿正成为目前公众失落的精神的一个必要补充。围绕爱情这一永恒主题,流行歌曲、影视剧、书刊等以各种形式渗透人们的生活领域。“但是在方今这个千金之诺随意打破,爱情不过是逢场作戏的世界上”,爱情带给我们的更多感受只能是寻寻觅觅――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而书中的“最后的一个牛仔”罗伯特金凯,摄影师兼作家,“一个骑着彗星尾巴到来的豹子一般的生物”,孤独的个性闪烁着迷人的光彩。素食、流浪、独身、喜爱几何线条的摄影构图,跋涉足迹遍及埃及、印度、危地马拉、亚马逊河,用摄影去理解大自然和表达自我独特的领悟。这是一个意志坚强、在漫漫人生旅途的艰苦岁月里,心明如镜、生活在“零度空间”的男子,文明社会的叛逆者。 

    在我们看过了太多自命不凡、神通广大、英俊多情的男主角之后,罗伯特以其质朴、敏锐以及对爱情精僻独到的理解、宗教般的虔诚和执着让人耳目一新。然而,正如弗朗西斯卡所言:“恐怕坏消息是天底下这样的男人只有他一个,没有第二个。” 


----
  
▇▇▇▇▇▇▇▇    
▇☆笑看风云☆▇    
▇   斑  主   ▇ 
▇☆月色朦胧☆▇    
▇   斑  斧   ▇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