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珠箔飘灯 散记杂谈>>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如何看红楼)>>(转)红楼梦里的三个世界

主题:(转)红楼梦里的三个世界
发信人: kongkongqingyue(潇颦)
整理人: chocho.1(2003-05-06 21:29:20), 站内信件
曹雪芹通过红楼一梦,讲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人生与思考,他的梦里更有梦,这也是人们痴迷于红楼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做梦,自然少不了“梦境”,很大程度上“梦境”如何决定着“梦”的如何。红楼一梦的梦境自然是红楼世界。但红楼世界并不仅限于贾府及大观园,它还包括太虚幻境这个虚幻世界。
余英时先生在他的《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把红楼世界划分为两个世界,即由现实世界与梦幻世界两个世界组成。余先生的划分自有他的道理,然而我认为,红楼梦应划分为三个世界,即:虚幻世界、虚实交融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三个部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太虚幻境、大观园与大观园之外的现实世界。
一、    假作真时真亦假——太虚幻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太虚幻境是整个“红楼梦”的第一梦境,《红楼梦》一开篇便讲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离恨天、灌愁海、太虚幻境”等等明明虚无而又含义独具的地点,它们组成了一个虚幻而又奇妙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中心自然不是石头的“出生地”——大荒山无稽崖,而是警幻仙子等人所居住的太虚幻境。而“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等地若离开太虚幻境这个中心,其存在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便会大减。因为,这些地点在表面上游离于太虚幻境之外,而实际上同是“太虚”的一部分。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是“石头”原本的家,关于大荒山,甲戌夹批曰:“荒唐也。”而无稽崖,甲戌夹批亦曰:“无稽也。”至青埂峰则叹曰:“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
雪芹在开篇便自言“荒唐、无稽”,而梦本身就有一定的荒诞、无稽性,这是梦的本质,梦荒诞无稽并不说明它毫无意味,梦的荒诞无稽是因为梦本身没有自主性,有着什么样的梦不是梦本身所能决定的,然而有时去不得不承认这本身就是梦的魅力所在,正如作者所言:“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谙则深有趣味。”作者费尽心力作了满纸的荒唐言,要的就是我们能从满纸的荒唐言中细谙出其中深深的趣味!
青埂峰,“青埂”谐“情根”音,言石头“落堕”于情根之中,石头不能补苍天,它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地“落堕”于情根之中,青埂峰是石头的家,红尘一梦,青埂峰自然是它命定的归宿。青埂峰不仅引出了石头的命运,也引出了石头的主人宝玉的命运;不仅引出了一场红尘梦,也终结了一场红尘梦:梦始于情,亦终于情。
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是绛珠仙草成仙之前所居之地,对于西方灵河,太平闲人张新之批曰:“心源”、又批三生石畔为“性本“,这种评语虽是一家之言,但也说明这两个地点是有它独特的内涵的。这里的西方灵河自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流经印度的恒河,西方是佛教发源地,西方灵河则给人以神秘、玄深、圣灵的感觉,仙草的出生地为整个太虚纪境罩上了神圣而又空灵的色彩,也为红楼一梦染上了同样的气息。
三生石畔则用“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的典故,三生石成了“宿缘”的代言,而“三生石畔”与“青埂峰下”形成鲜明对照,一个是落堕情根,一个是陷于宿缘,木石的前盟便由这“情根”与“宿缘”注定了。
离恨天、灌愁海是绛珠仙子所游之地,也是警幻仙子等人所居之地。太虚幻境也就在这离恨天与灌愁海之中。“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离恨天喻男女不得相见,以此抱恨,而灌愁海则与其对应,喻“愁”深似海,二者二而为一,都在表明此地是愁恨悲戚的所在。太虚则是天、天空的意思,太虚幻境则是天上空幻的仙境、虚无的所在。
在太虚幻境中居住的除了警幻仙子与绛珠仙子之外,还有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等女仙,太虚幻境是她们的清净之地。当宝玉被警幻仙子引入幻境时,众仙子则曰:“我们不知是系何贵客,忙的接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个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引了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可见太虚幻境是清清净净的女儿之地,男子是“浊物”,一般是入不得此境的。
然而太虚幻境中却有一个特殊的所在打破了这一局面——赤瑕宫。那里居住的是一个外来“游客”——石头,他在游历仙境的时候来到了幻境,警幻仙子知他有些来历,便留他在赤瑕宫居住,做了神瑛侍者。他居住在“清净女儿之境”,成了仙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太虚幻境是清净女儿之境,但其里面有个赤瑕宫,宫里有块“石头”;大观园是红楼诸艳的居所,但其里面有个怡红院,那里有宝玉。二者都是女儿的乐园,太虚幻境里,石头怜惜仙草,大观园中宝玉疼护黛玉;石头是幻境中唯一被众女仙接纳的异性,而宝玉也是大观园中唯一能混迹于众姐妹之中的男子。
大观园是红楼一梦的发生地,太虚幻境是梦中之梦发生之地;大观园是梦里世界,太虚幻境既是梦外的世界,又是梦中梦的世界。
如果说大观园是实体的存在,那么太虚幻境则是真正的“虚幻”的存在,太虚幻境如同大观园在天上的影子,太虚幻境出于红楼梦正式上演之前,也就等于让我们看到了梦的影子,让我们知道要做的梦是什么样子的梦,梦因何始,因何终,这一切都藏在了那个影子中。
迷津是太虚幻境这一仙境中唯一险处,它是幻境中的一条黑溪,此处不仅“荆榛遍地,狼虎同行”,且无桥梁可通,更“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能,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柁,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幻境中也并非完全的仙境,仙境中仍摆脱不了迷津的存在,梦中的宝玉无缘于“木居士”、“灰侍者”,所以他陷于万丈迷津之中,正如那块无材可补苍天的石头堕落于情根之中。
二、    质本洁来还洁去——大观园
   大观园是人间的仙境。正如黛玉诗中所言它是“仙境列红尘”。这个地方虽在贾府之中,但它却有着自身的独立性,它列于红尘这中,却极少沾染红尘的气息,它把红楼诸艳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让她们在里面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这里“神仙可幸下瑶台”,但“未许凡人到此来”。它与太虚幻境一样都拒绝着世俗的如“浊物”般的男子的进入。十六回脂评中有这样一段话:“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岂可草率。”正说出了太虚幻境与大观园的关系。
大观楼,是大观园中的正楼,楼的正面有一玉石牌坊,本书“天仙宝镜”四字,贾妃命换成“省亲别墅”,书中写宝玉随父游园,行至玉石牌坊处,心中忽有所动,象在哪里曾见过的一般,原来梦游太虚时,至一所在,亦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孽海情天”。作者时刻在暗示我们:大观园就是人间的太虚幻境,大观楼就是“孽海情天”,天上人间,一而二,二而一;是现实,又是幻境。
大观园描写最多的是怡红院,它也是整个大观院的中心。“怡红”两个字显然是有象征意义的。“红”似乎指海棠,但这海棠不但名“女儿棠”,且出自“女儿国”中,“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这令人想到“绛珠仙草”和黛玉的形象。
如果说“石头”凭着自己的游走经历了红尘一梦,那么怡红院则如一方静止的镜子照出了纷纷纭纭的各式梦相;如果说怡红公子为情榜之首,那么怡红院则是大观园中的第一院落。怡红院的重要并不仅限于它的精妙绝伦的设计或繁华绮丽的室内设施,而在于它将整个大观园连系起来,通过它,我们看到了这红尘一梦的具体演绎过程。
巧的是,宝玉的房中亦有一方大穿衣镜,宝玉镜前一梦,让我们认识了甄宝玉。“真”的成了梦幻,而“假”的却成了现实的存在,贾宝玉有梦,甄宝玉亦有梦,“贾”梦“甄”,“甄”亦梦“贾”,殊不知,真真假假俱在梦中。怡红院这方“镜子”,将真真假假的梦俱收入了它的映射之中。
潇湘馆与蘅芜苑二者风格截然不同,但作者对它们的设计却是用同样的手法。潇湘馆、湘妃竹、黛玉,三者有着同样的气息与精神,而蘅芜苑、香草、宝钗之间也带着同样的气质与品格;潇湘馆演绎着潇湘的清幽高洁,蘅芜苑则展放着蘅芜的奇香异姿;潇湘哀怨,那是因为对梦的依恋与不舍,是执著,蘅芜谦谦,并不代表拒梦于千里之外,而是在寻找着梦与自己的最佳距离,是为了更好地做梦,也是执著。潇湘、蘅芜,两处院落,一种笔墨;两样心情,一般执著。
稻香村与栊翠庵二者在表面上毫无牵连,但它们有着共同之处——都是大观园中异样的风景。稻香村是大观园中突现的田园风光,是热闹繁华中的清寂,李纨总是用她的安闲与无争衬托着红楼诸艳的清灵活泼,她是闹市中的隐士,也在身在局中的局外人;栊翠庵是灼热的世俗中的一片清冷的佛音,虽在大观园中,但又是一片独立的天地,与大观园有着欲断犹连的关系,妙玉用她的清高与孤傲把大观园与栊翠庵划分成两个天地。
然而安闲无争不代表没有梦,李纨还守着儿子贾兰,儿子的未来便是她的梦,她把自己的梦压在陈年往事中,把儿子的梦当自己的梦;清高孤傲更不代表没有梦,表面的拒绝,掩盖不了妙玉内心对梦的执著。
稻香村、栊翠庵,两处清冷的梦,映衬着红尘一梦的热闹繁华。
藕香榭、芦雪庵是红尘一梦的热闹繁华的见证。贾母两宴大观园,红楼诸艳持螯赏桂这样难得的盛景都被它记录着;而芦雪庵割腥啖膻,记载的则是红楼诸艳的清灵鲜活与奔放火热的青春。
凸碧堂、凹晶馆见证的则是热闹背后的凄清与衰落,凸碧堂贾母品笛,品出了一个世家的行将没落;凹晶馆黛玉联诗,一句“冷月葬花魂”,言出的不仅是自己难逃的命运,也言出了红楼诸艳必然的结局:繁花纷落后,冷月依然照。
梨香院在最初是宝钗一家的居所,后来成了十二伶的“演练场”。小说有三处重要笔墨涉及它。一是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是金与玉的真正相会,“金玉良缘”的维幕由此拉开;一处是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惊芳心”,一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让黛玉品味到的何止是岁月与梦的冲突;末一处是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宝玉看到龄官与贾蔷的爱情,认识到情缘各有分定,大梦不独我享。
梨香院如隐隐响起的钟声,轻唤着梦中的人。
沁芳泉,是大观园从外河引入园中的一条溪流,从东北山坳里绕过稻香村,曲曲折折流至怡红院外,汇合成溪,再引出园外。“沁芳”二字,含蓄蕴藉,那缤纷落英,随水流出,直至大观园外,象征着红楼诸艳并未因大观园这一清净女儿这地的守护而得以摆脱红尘俗世的劫难。
春梦已随云散,飞花亦逐流水,沁芳泉用自己的洁净收结了众芳零落的梦。
三、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大观园之外的世界
大观园是人间的梦境,现实中的虚幻。而大观园之外的世界则是一个纷纷攘攘的如乱世般的现实。
姑苏之地阊门城中,“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然而组成这富贵风流的却是“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之类,“势利”、“人情”、“糊涂”这便是富贵风流的真实面目。而甄士隐在十里街、仁清巷等地的一番际遇,与后来因火难不得不躲入大如州,遇到岳父封肃的冷嘲与热讽,人情的冷暖尽收眼底,也让我们看到了现实世界的大概面目。
然而甄士隐的十里街、仁清巷只是一个引子或者影子,它虽然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但它更是红楼世界的引子或影子,十里街仁清巷让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大概的现实,并未让我们看到具体而又清晰的现实世界。
大观园之外的世界,应该是以宁国府为中心的一个世界。“造衅开端实在宁”,这句判词说的并不只是为祸作乱都由宁国府开始,而现实世界的梦,也是由宁国府开始。
会芳园,本是宁国府的一个重要园林,也是贾府造大观园的园基,也就是说它在后来并入了大观园,不复存在,但七十五回贾珍与妻妾在会芳园丛绿堂开夜宴,那时会芳园再次出现,它时有时无,这种归属的不确定性,让作者有更多发挥的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自主空间。
小说首次提到会芳园是贾府第一次家宴,会芳园梅花盛开,贾母带宝玉与所有女眷,齐聚园中赏花作乐,于此甲戌夹批曰:“元春消息动矣。”众芳会聚,又带来“元春消息”,现实的大梦由此展开。
会芳园第二次被提到是它被拆掉作为基址并入大观园。以它作为大观园基址不仅是出于“地理”上的考虑,更是因为它们许多的内在相关联的因素。会芳者,汇聚群芳,而大观园亦聚集了红楼诸艳;会芳园象征现实世界,而大观园则是在其基础上建立的人间仙境、幻境,所以大观园是现实里的虚幻,而会芳园则是作者为建造大观园这一幻境不得不拆改的“现实”。
第三次则是在七十五回,贾珍在会芳园丛绿堂开夜宴,三家评本有太平闲人夹批曰:“此园已拆,今观之,空中楼阁,作如是观,至汇群芳而丛绿,则三春消矣。”会芳园的最后出现,以及那夜宴的异兆悲音,喻示着大梦将终。
天香楼是会芳园中的一处楼阁,脂胭斋提到的那段删而未删的文字,无疑是对天香楼的一个反讽。也应证了“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的判词。天香楼上演的何止是可卿与贾珍之乱,更道出了世情的混乱不洁。可卿的棺木从潢海铁网山得来,更说出“迷津易堕,尘网难逃”,可卿逃不出那如铁尘网,众生亦逃不出。
铁槛寺、水月庵更加深了这一意念。铁槛寺意取自“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人生纵有再多富贵权势,而最终都难免以一个“土馒头”作归宿。可卿、贾瑞、贾母、鸳鸯、黛玉、凤姐诸人俱停灵于铁槛寺,铁槛寺这个表面上的家庙,成了实际上的收容“梦魂”的所在;水月庵意取自“镜花水月”,言风月情事难免一空。又因馒头做得好,所以又叫“馒头庵”,它便同铁槛寺有了同样的寓意。十五回回题标为“王凤姐弄权铁槛寺”,而真正行事却在水月庵,铁槛寺、水月庵,一而二,二而一,却共同阐释着一个“空”字。
平安州在京都之外,却或明或暗地与贾府有着各种关系,贾琏贾珍常常去平安州交涉事务;薛蟠外出游艺,“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劫去”;贾赦与平安州州官有着利益与权势的勾结,包揽词讼,以权欺人,平安州最后带给他与整个贾府的是被参抄家。平安州并不平安,这不是对它自身的反讽,而是平安本不在平安州,是人心的纷乱造成了平安州的不平安。
大观园之外的世界是个纷乱而又不洁的世界,这个世界用它的纷乱不洁映衬着大观园世界的清清净净。
四、“三合一”的梦
分别以太虚幻境、怡红院、宁国府为中心的三个世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红楼世界。然而这三个世界之间并非是毫无关联的。
以太虚幻境为中心的虚幻世界,既有它的独立性,又与其他两个世界不可分割。它在现实之外,又因现实而存在。它只存在于其他两个世界里的宝玉等人的梦中,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阐释其他两个世界的人的梦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他们的梦会有怎样的走向。
大观园是现实中的虚幻世界,但它又离不开现实世界,也离不开太虚幻境这个虚幻世界。现实世界是大观园存在的基础,现实世界又时刻影响甚至左右着大观园这个世界,大观园的起、兴与没落甚至所谓的复兴都是现实世界在左右的结果;虚幻世界里的一切是大观园的影子,但也是大观园冥冥中早已注定的命运,虚幻世界也在不时指引着大观园的去向。
现实世界的一切纷乱、反复、变化莫测,但这一切也早就被“太虚”所决定,无论现实世界有多纷乱,它最终的结局也是归于“太虚”;现实世界并没有拒绝大观园的存在,因为大观园是现实世界里的人们的梦,如果现实拒绝了梦,也就等于拒绝了生存的乐趣与意义,所以大观园在现实世界里有了存在的空间。
虚幻、现实、虚幻与现实之间,三个不同而相互影响的世界,为了一个梦而存在的三个世界,三个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同一个梦的世界,三而一,一而三的世界,共同组成了一个“三合一”的梦。





----
 寒风渡裙影,弯月倚佳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