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imu2121(兜兜@猪猪)
整理人: yong1015(2003-04-26 14:14:26), 站内信件
|
碟报正文:(暂时无原版DVD资料)
红龙D9《印度往事/LAGAAN》封面封底(非常精美,同原版一样):
红龙D9《印度往事/LAGAAN》的内封:
说起印度电影,《流浪者》、《哑女》、《奴里》、《大篷车》、《爱的火山》等影片至今仍为中国观众所津津乐道。《流浪者》是其杰出的代表作。影片表达了进步的社会思想,艺术风格上也有创新,主题歌《我是一个流浪汉》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广为传唱。可是,印度大部分的影片,更多的是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而拍摄,题材大多平庸无奇,表现手法较公式化,几近雷同。最典型的印度电影中,总有一个男主人公,一个女主人公和一个恶棍,配角是一位母亲,一名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的丑角式的人物,一个可以吸引青年观众的孩子或十几岁的少年。几乎每部影片都至少有6支插曲和舞蹈,富有娱乐性,结尾通常以男主人公用拳打脚踢或手枪击败恶棍,将故事推向高潮。每部影片不会少于3小时,歌舞贯穿始终。印度电影的这些特点,导致其虽拥有数量上的优势,但在世界影坛中名声平平,只能立足本国市场取悦印度观众,难以真正问鼎世界市场。
这部《印度往事/LAGAAN》获得了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印度影片,是2002年亚洲惟一的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也是印度历史上首次得到奥斯卡青睐的电影。这是印度近年来投资最大的影片。
印度电影的崛起是去年国际影坛的一道亮丽风景,在保持了传统电影特色的同时,印度电影人对电影艺术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和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电影《印度往事》在叙事手法上打破了印度电影的常规,突破了传统的“男女一见钟情,英雄打败邪恶势力”的惯用套路,着重心理的刻画和对历史的思索。
《印度往事/LAGAAN》共有四个片名,除了这个“印度往事”外,还有音译的“拉嘎安”,香港称“逐鹿人生”,再就是台湾的译名“荣耀之役”。
HL此DVD做得非常好,精美的印刷包装让你爱不释手,读碟非常流畅,因为原版就带有中文字幕,相信再有挑刺的只有去找原制作商哥伦比亚理论去了。近4个小时影片的DVD让你感到超值,心里感觉特充实。影片画质非常好,金黄色调贯穿整部影片,景色异常的优美。近年没太接触印度影片,所以对印度影片的声音在影院的还原不太了解,但这部影片的DD5.1音轨却让我感受到另外一种异样的风格,声音表现非常不错,听惯了美国的好莱坞的风格,听此声音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该DVD《印度往事》的普通话配音源自中影的公映版本,由于影片长达225分钟,考虑到观众的接受习惯,中影引进该片后被删减到150至170分钟,剪了三分之一,够狠!因此,该DVD影片对白自然是中英语交杂,好在有中文字幕。
影片很好看,真情推荐!关于该影片的拍摄背景下面有一篇相关文章,值得一读,在此不再赘述。
红龙D9《印度往事/LAGAAN》DVD信息:
分区:ALL
容量:7.89GB
时间:3:44:16
视频:Widescreen 2.35:1 (可变)
音频:印DD5.1(448Kbps)/中DD2.0(192Kbps)
字幕:英/法/西/葡/中/朝/泰/CC
章节:52
制式:NTSC
等级::NR
花絮:
1.未曝光片段/17分44秒/16:9(两条简繁中文字幕/一条英文字幕)在13分50秒罗素遭受上级训斥到回家打他妹妹约有2分中没有任何字幕,大概原版就如此?
2.演员图文介绍。
3.OST::光标落在播放选项按右键进入,8首好听的印度歌曲,约43分钟/Dolby Digital-2.0
电影上映日期:2002年5月8日
DVD出版日期::2002年1月22日
剧情简介:
《印度往事》背景在1893年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军队以保护印度各省的统治者拉甲为由,派兵驻扎各地,收取印度各省农民高额的租税。此影片描写殖民地印度中部一个与世无争的小农庄,当年逢遇大旱灾,村民们希望减轻税赋,但驻守的英国军官罗素却不愿意,反而设计一个“板球大赛”,如果村民赢就减税三年,如果输就加三年税。单纯的村民对板球全然陌生而兴趣缺缺,年经勇敢的男主角拉凡认为机不可失,值得一搏。
第二天,比赛开始,在聪明的女友高利和慧黠的英国军官妹妹依丽莎协助下,带领所有村民为村庄的荣誉和存亡作战。拉凡和仅剩的几个人坚守到最后,艰难地赢得了比赛。比赛刚结束,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比赛后不久,英女皇觉得有损颜面,撤除了驻扎在他们那里的英国军队,罗素也被调到中非沙漠,依丽莎一生未嫁,独自住在巴黎。
――――――――――――――――――――――――――――――
红龙D9《印度往事/LAGAAN》码率曲线图:
主菜单:
字幕选单:
段落选单:
花絮选单:
OST界面:
以下为影片画面截图:
------------------------------
相关链接一:
关于《荣耀之役》LAGAAN(印度语:Land Tax)
故事架构虽然看似简单,不过光最后的板球大决战就花了一个小时的篇幅来叙述, 再中间穿插了六段歌舞, 这六段歌舞就占了30分钟, 且是我看过的印度电影里, 舞跳得最认真, 最不洒狗血的, 因为一般印度电影歌舞部分都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情节居多, 大多是男的跳, 男的跳完女的跳. 歌舞片段让我联想到台湾的歌仔戏(歌舞场面仍有中文翻译,让观众知道他们在唱甚么), 我们的歌仔戏也是边唱边交代剧情, 不是吗? 印度的演员不容易当,男女主角演技差没关系,如果无法既能歌,又善舞就星梦黯淡了,其它配角也得如此. 又唱又跳时,还得作表情,随时面带微笑呢!! 连那些在旁'伴跳'的庞大舞群,竟然表情也和主角的一样,让人不得不佩服印度大小演员竟如此的敬业!
印度电影动辄3小时的长度, 不太可能在台湾做商业映演, 甚至发行DVD.《荣耀之役》是例外,也是少数中文化的印度电影,先前曾有一部叫做'KARMA SUTRA'( Karma Sutra在印度语是'性爱宝典'之意,以前印度的国王为了1)让他的子民'在家里有事做',才不会想要起来造反;(2)国王要全国人民都有起码的性教育常识??才命令下属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编撰了Karma Sutra) 可是啊!!不知为何台湾发行商要翻译成'欲望与荣耀', 本片有DVD曾在台发行,只要199元, 我则之前就在曼谷买到本片英语发音,泰文字幕的VCD.
印度商业电影所谓的「黄金规则」:歌舞场景、棚内的豪华布景,明星然而绝大部份的印度电影公司都将电影市场锁定在本土,使得印度电影大多为通俗的娱乐片,导演以简单的剧情,非善即恶的剧中人物,豪华的布景,盛大的场面取悦印度境内广大的文盲,并且结局一定得是HAPPY ENDING! 满足了绝大多数贫穷印度大众的精神生活,一张约40-60卢比的电影票,可以坐在设备不错的戏院里,吹着冷气欣赏那三个钟头的戏,让他们暂时忘记他生活上的匮乏,穷苦.难怪在印度本地的电影工业是除了美国好莱坞之外, 另一个宝莱坞(Bollywood).
这部史诗般的电影是在印度西部Gujarat省的Bhuj地区拍摄的, Gujarat最有名的就是在2001年元月26日发生的死伤上万七级大地震, 这个拍摄地点已经快靠近巴基斯坦的边境了. 令人感到自然界的无理头-Bhuj离阿拉伯海不到五十公里,却丝毫感受不到距海近的好处-降雨多. 花了5个半月的拍摄时间和近一年的后制作, 终于在2001年六月15日在印度全国各地上映.
虽然是少数较严肃的印度电影,不过导演画面的处理仍让人觉得有MV化(Music Video), 拍得太美了, 尤其颜色搭配上,鲜艳异常. 剧情处理也稍过理想化, DVD的幕后花絮就有段17分钟的漏网剧情. 戏里如果有了这段,剧情可能会更复杂,导演或许为了让云云众生能更容易看懂戏,就把那段拿掉了. 三角恋情(男主角+两位女主角),异国恋情(男印+女英),宗教融合(印度+伊斯兰+锡克),种姓制度(贵族+巫师+贱民),殖民情节(殖民与被殖民者),在电影里头均有提及,再加上本片音响效果不错,有DOLBY5.1环绕音场,是一部好消化,又好看的印度电影。
不过,有个地方片商翻译不求甚解-那就关于'拉甲'(Raja)这个字,影片里都是直翻'拉甲',事实上这个字在印度语是'国王'(The King)之意,已向尼泊尔罗开希求证过了. 我就记得在尼泊尔时,我们奇旺的眼镜导游就叫'Raja',罗开希那时说'Raja'意为'国王',我还开玩笑说是否眼镜仔他父亲生他时就希望有朝一日儿子可以成为国王呢! 在尼泊尔,或是印度,Raja已是印度教徒的'菜市场名'了,在当地,你可以由姓名来判断其所信奉的宗教;取名如Rakesh,Ramesh,Krishna,Ram是印度教徒,Ali,Mohammed,Amin,就是伊斯兰教徒莫属!!
刚收到从位于一区加拿大魁北克Montreal)订购的本片DVD,竟然也有中文字幕(有七种字幕),片长225分钟,3小时45分钟+17分钟漏网片段, 故事还不错,我一次看不完,分两个回合才看完, 片子放映中途在1小时42分时,屏幕还出现Intermission(中场休息时间)。
《Lagaan》这部电影是由男主角Aamir Khan的制作公司出资拍摄的,这位男主角是演而优则制作,他已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 1989开始他的演艺生涯至今,他主演的印度电影已超过30部, 年产量2-3部。
获奖纪录:
《印度往事》是这两年锐意革新的印度新电影代表之一,没有一般印度电影嬉闹,只以爱情为主轴的剧情. 之前在瑞士卢卡诺影展、芝加哥国际影展、英国列斯影展,都获得观众票选最佳影片,也获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这是印度电影第三次获奥斯卡的提名。在孟买(Mumbai)的ZEE CINE AWARDS也获颁年度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新进艺人(演Gauri的女星Gracy Singh)等七项大奖. ZEE CINE是属于一家印度媒体集团ZEE NETWORK旗下的一个卫星电视台, 这个集团拥有众多的电视频道,在印度半岛上的各国, 亦者东南亚诸国, 甚至美加, 澳纽及非洲大陆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节目,你如果有机会去尼泊尔,印度时,投宿稍微好一点的饭店, 就可以看到ZEE NETWORK集团的ZEE TV, ZEE CINEMA和ZEE MUSIC的节目.(作者:PO-PO)
------------------------------
相关链接二:
今日印度电影
印度是世界第一电影大国,每年生产近九百部电影,是好来坞的四倍。印度每年看电影的人次也是最多的。电影在印度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意义,印度人的民族特性也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发挥。印度电影导演SehdevKumarGupta曾说过,“印度电影既是夜总会又是神庙,既是马戏团又是音乐厅,比萨饼和诗歌研讨会”。
印度电影始于十九世纪末期,当时,一批讲述神话故事、富有印度歌舞特色的默片被搬上了屏幕。有趣的是,即使在默片时代,印度电影也并不真是沉默的,风琴、手鼓、小提琴常常在幕后伴奏。三十年代有声电影开始出现,从此给印度电影带来了歌声。中国观众熟悉的拉吉‧卡布尔从五十年代开始活跃于电影舞台,他主演的流浪者曾轰动中国、中东和中亚。也正是他开创了每部电影至少五首歌的潮流。明星制度始于七十年代,这时的印度电影已基本定型,家庭关系、反抗不公、忠于朋友成了印度电影的主旋律。阿米塔布成了最红的明星,他的收入直到1995年才被超过。不久前伦敦腊像馆还复制了他的形象。
今天的印度电影业非常庞大,孟买(Bombay)是印地语电影的制作中心,印度人称之为宝来坞(Bollywood)。印地语电影大约占印度电影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印度有很多电影院,每天有超过两千万的观众。电影院通常被分为A、B和C三类。A代表城市,B代表市镇而C代表乡村。电影院收费非常便宜,A类电影院通常不超过40卢比(约1美元),C类电影院一般不超过10卢比(约25美分)。城市和乡村也许有不同的口味,同一部电影也会带来不同的收入,但有些因素是绝大多数电影所不可缺少的:比如每部电影不能少于5首歌;即使严肃电影也不可没有喜剧场面;悬念、感情纠葛、打斗、美丽的女演员和湿漉漉的莎丽更是不可少。
印度自1994年以来产生了两位环球小姐和四位世界小姐,进入前三名的也不少。她们中的大多数投入了电影和模特世界,但不是人人都成功,其中最出色的是朱西‧乔娃和阿西瓦亚。不过漂亮女演员并不总是和英俊男演员配对,印度观众对男演员长相要求很低,怪头怪脑也是常有的。女演员只是漂亮却不会跳舞也是没有前途的。电影插曲一般在电影上映几个星期之前推出,这样大家好在看电影之前就熟悉里面的歌曲。如果歌曲大受欢迎,电影一定会很卖座;反之,如果歌曲不受欢迎,那电影就基本完蛋了。
印度电影一度在中国流行一时,“流浪者之歌”传遍全国。据印度电影协会(FFI)估计,去年三月到今年三月为止,印度电影的出口已超过了45亿卢比(约一亿多美元),较前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印地语电影自五年前出口开始大幅增长,英国是除印度本土外最大的市场。印地语电影也打入了英国电影票房收入的前十位(计算时包括了讲英国人母语的好莱坞电影)。正是因为如此,印度今年六月纔将每年一度的电影奖颁奖仪式定在伦敦的千年会场举行。除英国之外,印度电影在中东、非洲、菲济和东南亚等地也很流行。好莱坞影星史泰龙曾出席1998年在阿联酋长国首都杜拜的电影节。不过不幸的是印度影星阿米塔布也同时到场,阿米塔布遭到了大批影迷的疯狂包围,而史泰龙却被撇在了一边。据BBC去年的一个全球民意调查显示,来自印度阿拉巴德的年近花甲的阿米塔布是全球最大的千年明星,超过了劳伦斯‧奥利弗和玛丽连‧梦露。
国内和海外市场对印地语电影需求的大量增加,除了给印地语电影带来技术上的进步外,似乎也给印度民族性带来某方面的一致,比如说语言。印度有方言数百种,北印度的各种方言和南印度的方言分属不同语系,北印度人和南印度人在各方面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但印地语电影很少体现印度人内部的文化差异。
印度电影和其它国家的电影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印度电影似乎总是唱唱跳跳,打打闹闹,有时甚至东拉西扯,给人一种不很严肃的印像。这也许和印度人随和、不太严肃的性格有关。印度每年也生产少量严肃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影片,他们称之为“艺术电影”。这些艺术电影在印度的市场很小,在西方倒是常常获得一些奖。比如去年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电影提名的《1947Earth》,虽然启用了当红的男演员阿米尔‧汗,故事情节又非常感人,电影摄影也成功地体现了南亚次大陆文化独特而强烈的美,但它的票房收入却并不突出,远不如一些非艺术电影。今年推出的《HeyRam》,讲述一批激进印度教徒谋划刺杀圣灵甘地的故事(甘地的称呼Mahatma,印地语的意思为“伟大的灵魂”,我认为还是译成“圣灵”比较准确)。这是一部史诗般震撼人心的电影,里面体现的印穆教徒的冲突也是贴近生活的。但这样的一部电影,票房和受欢迎的程度都远远不能和另一部几乎同时推出的没有任何说教、纯俊男美女的爱情故事《KNPH》相比。一般印度观众会说: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我平时都见惯了,为什么还要花三个小时在电影院里看呢?
《KNPH》是2000年印度最卖座的电影,连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是影迷。今年克林顿访印,欲在泰姬陵前演讲时,喇叭里突然传出《KNPH》的主题歌《说你爱我》和《你是我的英雄》。大家当时都以为这是一次可怕的恶作剧,后来克林顿纔说他看过这部电影并喜欢这两首歌。
印度电影也有一些令人永远不明白的地方,比如为什么当男女主角决定在名胜古迹或闹市街头舞上一曲的时候,总有许多路人加入,并穿着整齐的民族服装。而且你也可以肯定男主角一定不会爱上女主角,除非他们在电影一开始就在大雨中跳过舞。当影片结束的时侯男主角会发现一直在照顾他的保姆竟是他的妈妈,而那个他一直与之反抗斗争的却是他的哥哥,总检察官一定是他的父亲,而法官也是他的叔叔。因此看印度电影你一定需要具备一定的幽默感,毕竟你是为了娱乐才走进电影院的对吗?
印度电影审查尺度较严,基本不允许有接吻的镜头,几年前曾有印度报纸报道警方以有伤风化的罪名逮捕了几名穿比基尼的女演员。印度电影中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女演员一身湿漉漉的莎丽,这往往是整部电影里最令观众激动和安静的时刻;当然也是最后的底线,不可过头,否则观众就受不了了。据2000年2月的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常有渲染色情的暴露镜头的西方影片在印度之外很卖座,但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正是印度电影的非美国化吸引了他们。如果让观众们在一部关于离婚的美国喜剧,和一部关于神与家庭的印度电影中选择的话,阿拉伯人、非洲人和东南亚人常常会选择后者。
印度这一百年来,共生产了近三万部电影。从近年宝来坞的发展来看,印度电影成功地扮演了输出印度文化的角色。印度电影的DVD,几乎当电影在印度上映的同时,即可在世界各大城市买到或租到。人们经常可以通过看电影来感受印度。印度电影和影迷遍布世界各地,从拉贾斯坦的乡村,到墨尔本和西雅图,或中国影迷的网站。全球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至少从电影这个角度讲是这样的。这对我国的电影业有什么启发吗?难道我们还只满足于这个或那个金奖,或仅仅靠渲染中华文化的不可取之处以换取某些浅薄西方人的惊叹吗?(作者:赵晴) (2003年4月25日)
转自《DVD影片不完全手册》
----

宽带网络版宣传大使NO.221
光盘知识新境界!欢迎走进cdrom地带!
欢迎到计算机光盘版作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