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古典音乐>>音乐全书>>作曲家>>亨德尔其人其事与音乐生涯1 (转)

主题:亨德尔其人其事与音乐生涯1 (转)
发信人: tearn(面懵懵的tearn)
整理人: sisi8597(2003-04-21 21:09:22), 站内信件
                                                   短歌行    刘恩惠

    巴洛克晚期最著名的两位作曲大师亨德尔与巴赫都是德国人,而且同生于1685年,只是亨德尔比巴赫早出生一个月。亨德尔的音乐作品充满着明亮、鲜艳的色彩以及相对通俗的旋律,或许更容易为入门听众所接受,所以我们先介绍亨德尔,而后再说巴赫。



    Georg Friedrich Handel(乔治.弗雷德里希.亨德尔)出生于德国的哈勒镇。但是与其他许多著名音乐大师不同的是亨德尔并非出生于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理发师兼外科医生。但小亨德尔对音乐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热忱,对于音乐与乐器有着极高的兴趣。父亲却是一个老古板,坚持认为音乐是卑贱的职业。这一点确实令人相当无奈,因为在当时社会制度下音乐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拥有一技之长的仆人。而亨德尔丝毫没有把这些世俗观念放在心上,他坚持在父亲的反对下偷偷学习古钢琴和管风琴的演奏。天赋加上努力,使得小亨德尔在7岁的时候已经表现出非凡的器乐演奏水平,在当地小有名气。哈勒镇当地的萨克森.魏森斯菲尔大公偶然见发现亨德尔练琴时的刻苦与钻研,深深为他的毅力和天分所折服,于是大公出面说服了老亨德尔,父亲终于同意他天才的儿子认真学习音乐。此后几年中,亨德尔开始追随颇有名望的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查豪学习键盘乐器和作曲,也学会了演奏双簧管和小提琴。凭借过人的天资和名师的指教,小亨德尔进步很迅速。

    老亨德尔虽然做了妥协,但依然不想让儿子把音乐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在当时的欧洲,律师才是最受欢迎的职业,所以父亲坚持让小亨德尔去学习法律,这个心愿直到他1797年去世时依然念念不忘。在小亨德尔11岁那年,他前往柏林勃兰登堡选帝侯宫廷做了一次极其成功的演出,回到哈勒时父亲却已经逝世。最终亨德尔没有违背父命,在1702年进入哈勒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不过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钟爱的音乐事业,利用学习之余的时间,在当地的教堂里担任兼职管风琴师。在完成了大学学习毕业之后,他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音乐事业中,除了在教堂担任乐手外,还兼任一个学院的声乐课程,并负责组织乐队以及合唱队演出,甚至还编写了不少宗教音乐作品。

     1703年,亨德尔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音乐生涯!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亨德尔决意把自己的一生都交付给音乐事业。在老师的介绍下,亨德尔在这一年去往当时德国的歌剧中心——汉堡,在当地一家由作曲家凯泽尔领导的歌剧院担任管弦乐团的小提琴手,这么一呆就是三年。在这段担任乐手的日子里,他不断积累着对歌剧音乐的认识,并开始尝试创作。亨德尔最早的两部歌剧作品《阿尔米拉》和《尼禄》就是在这期间诞生的,并在1705年首演于它所供职的凯泽尔歌剧院。

    前面我们曾谈到过维瓦尔蒂以及他所代表的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协奏曲和意大利歌剧,可见在当时意大利是欧洲音乐的另一个重心,亨德尔开始萌生了前往意大利留学的念头。凭借当时亨德尔在音乐、作曲方面展现出的才华与天赋,当地贵族中有为数不少的“艺术赞助人”都打算拿出一笔钱供这位年轻的天才去意大利学习歌剧和作曲。只不过这种经济赞助并不是无偿的,他们出钱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亨德尔学成归来后能为他们服务,成为贵族的“作曲机器”。年轻的亨德尔是自信的,他婉言谢绝了这些赞助人的好意,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攒足留学的费用,而不出卖的自己的前程。

    1706年,亨德尔终于得尝所愿,前往当时被誉为“欧洲歌剧中心”的国度——意大利,开始了旅行、留学生涯。这一去又是三、四年。其间他周游了意大利的各大城市——佛洛伦萨、罗马、威尼斯以及那不勒斯等文化名城。并且结识了当时意大利歌剧音乐界的许多大师级人物——卡拉迪、斯蒂凡尼、科列里等。从他们那里,天赋极高的亨德尔把意大利歌剧的精髓学到了手中,并在当时当地就“现学现卖”,创作了一批颇具水准的作品,甚至让素以欣赏水平高而著称的意大利听众为之折服。亨德尔这个来自德国的留学者,不可思议地迅速成为当时意大利歌剧的“典范”,足见其天分之高。

    1710年,年仅25岁的亨德尔学成荣归故里,回到德国。此时他似乎身价倍涨,处处受到拥戴,迅速被汉诺威选帝侯乔治委任为宫廷乐长。不过亨德尔却似乎对这个“好差事”并不感兴趣,虽然接受了这一职务,但作曲家显然有自己更长远的眼光。在当时的德国,歌剧并不受到广泛的欢迎,亨德尔感觉自己并无多少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反而一海之隔的英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听众对歌剧音乐有着更多的需求。但当时英国的歌剧作曲家却十分匮乏。聪明的亨德尔见此情形,便想去英国一试身手,料想自己在那里一定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亨德尔便大胆地向当时自己的“主子”汉诺威选帝侯告假一年,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彼岸开始自己全新的作曲生涯。亨德尔的音乐非常讨英国人的喜欢,所以他在英国的立足几乎是一帆风顺的,他的到来给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一股清风。然而他对故乡德国又有眷恋之情,加之汉诺威选帝侯的召唤,所以这段时期作曲家不断往返于英国与德国之间。直至1713年,他以一首应景、讨巧的作品《女王生日颂歌》大获英国安妮女王的赏识,并获得终身恩俸,由此亨德尔决定在英国定居,不再回德国。



----
 
    苦海翻起爱浪, 在世间难逃避命运。
  相亲竟不可接近,或我应该相信是缘份。

 
          细路,你想摘花啊?

都 话 唔 好 旨 意 啰


If you love something very very much§let it go free.§
If it does not return, it was never meant to be yours.§
不过,我霖,我已经毋需换签名档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