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茶文化>>茶史。>>传说。>>我国古代的茶文化

主题:我国古代的茶文化
发信人: elieenlan(心情不染)
整理人: actt(2004-07-03 21:35:49), 站内信件
    茶的历史几乎和我国的文明同样久远,已有四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领略到茶的隽味了。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就有写茶味的诗句:“谁谓茶苦,其甘如荠”。但记载饮茶的书,是公元前73年汉宣帝时的王褒所著《僮约》,该书记载了四川省绵竹县买茶和烹茶饮具。汉代饮茶方法,是把茶叶采摘下来,用鲜叶混合姜、葱一同煮沸后饮喝。
    三国时代,饮茶进化了一步。那时,人们将茶叶制成饼块烘干成茶饼,饮用时再碾碎,加上香料冲泡。魏国人张楫在《广雅》中载道:“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乏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滗之”。这种饮茶法一直到唐朝中期还颇为盛行。到了晋代,有了“家人围炉煮茶”的饮茶风尚。大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中写的“止为茶据,吹嘘对鼎”。就是对这种饮茶风尚的写照。唐代人,习先人饮茶方式未改,但饮茶时爱加香料酥椒,还将饮茶引入社交活动。比如书法家颜真卿在《春夜啜茶联句》中写道:“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表现了唐代文人墨客相约同饮,品茗谈艺的饮茶风尚。唐人在饮茶中,还发现了饮茶有益人体健康。如诗人卢同的“七碗茶”诗,就主要讲饮茶的功效。
    宋代,煮茶改为“点茶法”,其操作方法:把干茶叶碾为细末,放入开水中,再用细竹轻轻搅拌,调匀后连茶末都喝下去。大文豪范仲淹在《和章山民从事斗茶歌》诗中,把这种饮茶方法写得逼真:“黄金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到了明朝,开始用现在一样的炒青法制茶。饮用时,不单注重茶叶量、水温、火候,还开始讲究茶壶的型制。这种饮茶方法,已经十分接近于近代的饮茶法。我们今天这样的饮茶法,大约盛行于元朝以后。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