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emtec(呼伦贝尔)
整理人: joyce_85(2003-04-14 23:35:28), 站内信件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承文明,时不待我
昨天夜里俺回家,发现俺版里面有个贴子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孝”。作为古代中国的被传统公认的美德之一的“孝”。文章从《孟子》说到《孝经》,并联系到当前的社会现象,得出的结论是---把古代对父母的孝字引申到对国家。这个结论我赞同,非常赞同,以前我一个贴叫《古来忠君是愚吗?》曾经把忠“君”的君比喻成国家。现在这位兄台将“孝”字扩大到爱国家,窃以为此论述是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应当提倡。
在三周以前,贝尔曾经在短信上发一个贴,内容是:「古语新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者,传承文明也;后者,后继有人也。后来又跟了一句解释:后继者传承前人文明谓之孝,是谓不孝即指忘却罢黜传统文化。由此,我得出来的结论是:传承文明,整理国故,时不待我。
为何有如此之说?我们的古人和现在比,从国家而言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从个人而言生活圈子比较小,因为那时候没有汽车、飞机这样的边界快速的交通工具,更没有电视电话这样瞬息之间传播信息的工具,更没有万里之外可以交流思想的网络。所以在我们现在看来,他们的目光可能大多比较狭隘,这个应该是正常的,因为你知道的比古代人多,所以你的基础就比古人好,当然你的某些认识比古人高,这是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非常反对现代人动辄以现代的眼光批判古人。
当然,我这么说并非就是说古代人说话就是对的,还是那句话:继承其精华发扬,拓宽其视野创新。这俩句话说起来好说,做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我们都知道要继承传统文化,可是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谁来界定?谁能够界定?谁有资格界定?这个问题我觉得不是一俩个人写文章喊口号就能解决的。建议将中国社科院拆分,成立中国文学院、中国艺术院等,领导不能由政府指派,可另行成立勘政院,专门给政府和社会提意见。以前我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一己之力是很难改变的,只有联合众人从思想观念上打破和改变这个社会的风气,重拾我们无忧无虑那段时光下的理想和信念。”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就必须去论证。
每当我们看到或者听到这个旁人说起,这个社会的一些肮脏或者虚伪的问题,我们都会痛惜扼腕和摇头牢骚,但是,光扼腕和摇头是不行的,驱逐表面看似繁华的浮躁,必须从我们自身做起。青少年本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未来世界的主宰,我们如果都去崇尚金钱利益至上,或者年纪轻轻就开始淡泊于这个社会,恐怕人类的文明传承就要打折扣了,我这话说的有点过,但问题却是存在的。在我们痛斥这个社会丑恶以后,请你回来投身匡扶你心目中的正道中来。
我想,凡是正常的人,不管其学识的差别,最终的理想或者说目标都是一致的,这也是文学和艺术最终重要表现的主题,贝多芬的交响曲经过英雄的跌宕和田园风光,最终走向合唱;孙行者从开始大闹天宫,挑战权威以后被压山底,经历八十一重劫难,最终成斗战胜佛。是人不可能总是希望要和所处的社会反抗。如果这个社会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们要反抗什么?
昨天夜里,我和一个朋友聊天,她是小学的语文老师,不可避免地说道教育问题,其实我们都是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学生,但是回头来发现,我们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更多的是后来学的。所以很多人都在呼唤教育体制改革,因为这是每个上过学的人切身体会。这里我不是抨击教育这个庞大的话题,只想说:教育问题关系千秋万代,这个工作甚至比经济还重要,至少要和经济一起抓。我和这个朋友聊天完了以后,有个感觉,不要以为都是我们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而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她说过一句话:没有办法,上面是这样要求的。好,一俩个老师能和“上面”对着干吗?如果对抗,既不现实,也没有用。
连横合众,直捣黄龙!
呼伦贝尔 2002/12/7 11:50
ps:本文所指的贴子是:
http://www.xici.net/board/doc.asp?id=22028703&sub=13&doc_old=0
---- 版版联合,优势互补
文坛惊梦,文化大同
文艺思想须多元,思想文化应融合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谓我何求
豪气冲天的呼伦,柔情似水的贝尔
骑着黄彪马,背着这紫竹笛
走南闯北,浪跡天涯
[传记文学]开版,版号:158819
《新创造》创刊,版号:156923
文踪梦月伦
【http://iluna.xici.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