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U众说纷纭>>读书杂谈>>我的阅读史(中)

主题:我的阅读史(中)
发信人: ysw007(假行僧)
整理人: joyce_85(2003-04-14 23:14:05), 站内信件
有一次想重温一下《平凡的世界》,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感觉了。或许是每个人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阅读胃口。关于李哲厚,后来还读了他的《批叛哲学的批
判》,但由于自己的缺乏耐心,始终也没有把它读出个所以然来。后来相遇是在
《论语今读》中,李哲厚给这本塑造了我们民族性格的儒学经典又注入了新的涵
义,高屋建瓴地展示了儒,释,道的“三教合一”这一文化主流,并解释了儒学
其宗教性与哲学性的相互交融,只此一点,就堪称大家,至少我这么认为。


日瓦格医生:帕斯捷尔纳克。这本小说是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有人这样评价。小
说主人公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完成了对前苏联革命历史的深沉反思,从主人
公身上你能看到俄罗斯民族精神中的那种坚毅,在辽阔地大地中,整个基调是忧
郁,但同时也在跋涉,这种坚韧是与生俱来的。

“人如果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就会离善越来越远。”真善美似乎一直是不可分
开的孪生兄弟,而作者在这里的反省留给我们的竟是无尽地拷问。

书中作者的深刻反思不断指引我去反思,在所谓的事实与真相面前,我越来越习
惯于只单纯地关注事实本身,决心不再打算要理解人们对事实的任何评价。因为
一旦试图对事实作出理解,事实或许就被歪曲了。

一个人,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反省精神。在这一点上,俄国有帕斯捷尔纳克和索
尔仁尼琴,而我们似乎缺少了些什么。

“书是燃烧冒烟的良心的立体块,别的什么都不是。没有了良心,精神族类就难
以为继,就会绝种。”最后用作者的一句话来结尾。


审判:卡夫卡。在本书中,作者用他那惯常地荒诞手法,在形而下和形而上的两
个层面上对自己做了审判。在国家法庭上,他是无罪的;然而在真理的法庭上,
他却是有罪的:在诉讼过程中他到处求人是发现,自己也曾被别人求助过,而他
没有给予同情……

其实与其说我在读《审判》,毋宁说我是在读卡夫卡。

人类建设了文明,创造了上帝,而这些又转过来走向人的自身的反面,成为操纵
人,敌视人的异己力量。正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写的,每一个人既被别人
吃,同时也吃别人——可怕的一直在延续下去的习惯势力。我们再看看卡夫卡的
日记:“写作乃是奇怪的,异常神秘的,也许是危险的,也许是解脱性的慰藉:
从杀人者的行列中跳出来,进行切切实实的观察。”亦是同样的犀利。

对于我们来说,卡夫卡永远是一个异乡人,一个外来者。这样的一个失落了身份
的精神漂泊者,恐惧充满了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的本质就是:恐
惧”。“安宁永远都是不真实的”。 

在读卡夫卡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文学也是一种宗教。当我试图理解,并接近作
者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离其愈近,落入其陷阱也愈深,我同作者一样,感到了这
个世界的不可理喻,一种恐惧油然而生。用武侠小说中常用的词来说是,走火入
魔。摆脱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彻底离开。从此,我不仅抛弃了卡夫卡,我抛弃
了所有的人。抛弃他人,你才能回到自己。

你中了文学的毒吗?

(待续)



----
 一定要坚持到敌人使美人计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