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sw007(假行僧)
整理人: joyce_85(2003-04-14 23:14:05), 站内信件
|
其实又不能称之为阅读史,充其量也就几本感受较深的书籍.
平凡的世界:路遥。这是第一本让我产生了阅读激情的书。到目前为止,我阅读
过的国内的书远不如国外的多,即使如此,这本书在我心中的地位依然重要,因
为从这本书开始,我的阅读零被改写。记得以前看过一次大学生最受欢迎的十本
书中,此书列NO.1,可见其影响不一般。
平凡的人撰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哪怕他今生今世黯淡无光,可他在自己生命的
历程中,仍然还有值得骄傲和怀恋的东西!而不至于像一些可怜的乡下人,老了
的时候,坐在冬日里冰凉的土炕上,可以回忆和夸耀的仅仅是自己年轻时的饭量
和力气……”对我来说,这句话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句家喻户晓的名言
一样煽情。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我不是来这里寻找上帝的,我是要告诉他,如果他不履
行他的权力,那么我就将代替他!”这句话铮铮有声的落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基
督山伯爵如今已被广大读者冠以复仇天使的身份。在小说中那是非不分、黑白不
明的天地间完成了上帝的法庭的使命。在现实中呢?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
个天使。
优秀的作家总是有这种能力,牵引着我们去体会,和主人公一起去爱和恨。而我
对这种引导感到坦然,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他,随其去感受,体会人生的丰富性。
“在这个世界上即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
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只有下过死
的决心的人,才能懂得活着有多么快乐。”
最后一句让我想起卡夫卡的一句话来:渴望死亡是人产生认识的第一个征兆。然
而,对国人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国人向来讲究的是一个彼岸,未知
生,焉知死。没有彼岸,或者说不要彼岸,不知道算不算是儒教与别的宗教最根
本的区别。
美的历程:李哲厚。这本书对我影响颇深。因为它给我打开了美学的大门,我发
现自己在美的感悟力和把握力上有一种顿悟的感觉。比如我比懂得了如何欣赏古
董的价值,我亦明白宗教在人类的历史文明所扮演的角色……
“心理结构是浓缩了的人类历史文明,艺术作品则是打开了时代魂灵的心理学。
”
“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
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
此书虽没有黑格尔的三大本《美学》来的更提纲挈领,但其文字绝对要更润泽,
通俗易懂些,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更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联系。
刀锋:毛姆。主人公几乎在穷其一生地找寻一种信仰,一会儿信奉基督教,一会
儿又信奉印度教……甚至象苦行僧一样在深山老林中修行,然而依然失望而归。
“人类能为自己树立的最伟大的理想是自我完善。”这是作者通过主人公所表达
出来的,或许算是他最终的信仰吧。至今,我也接受作者的观点。人可以不相信
神,但不能不相信神圣,在上帝死了而众神又被集体下课的前提下,这也算是一
种自我救赎吧。
“平静地生活,有耐心地生活,有同情心地生活,无私地生活,节欲地生活。”
这是主人公的理想生活,也是作者的理想生活。
(待续)
---- 一定要坚持到敌人使美人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