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潮汕风情>>
〖潮汕风情〗
>>潮汕文化>>潮州文化的开拓者(下)

主题:潮州文化的开拓者(下)
发信人: ltgboy(小鱼儿)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3-04-22 13:14:39), 站内信件
潮州文化的开拓者
——潮州市近、现代文化名人简述之六
东人
 




    在潮剧近、现代历史中,很多著名的编剧几乎都是潮州市籍,他们在整理传统、改编传奇、反映现代、移植电影等方面都作出不同的贡献,从而丰富了潮剧的艺术,促进了发展。 
    谢吟是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著名编剧,在六十年的生涯中共编写各种潮剧本近百部。他是潮州市区人,二十年代旅居泰国时开始写剧本;回国后,曾先后在正顺、源正等“潮剧六大班”任专职编剧。解放后,他曾任潮剧改进会副主任、广东省戏曲改革委员会粤东分会副主任、主任以及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等职。 
    谢吟的作品内容健康,结构严谨,有章法,有技巧,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他参与了解放后一些著名剧目《荔镜记》、《苏六娘》、《辞朗洲》等以及一些现代剧的创作。 
    当今在海内处有一定声誉,并获文化部“文华奖”的广东潮剧院一级编剧李志浦,也是潮州市区人。他从五十年代开始从事专职编剧,近年以《张春郎削发》、《陈太爷选婿》而获很高声誉。其中《张春郎削发》已拍成电影。 
    李志浦是一位自学成材的剧作家,也是一位善射和诗人,兼任汕头“岭海诗社”社长。他曾于1987年来潮州协助市潮剧团创作《益春》并取得效果。近几年,他又在《特区工报》等先后发表一百多篇戏剧小品文,内容广泛,并正在编纂成书。 
    在音乐唱腔方面,二、三十年代曾经有过二位著名的人物,他们分别是潮安县浮洋镇人徐乌和金石镇人林如烈,前者被誉为“教戏王”,后者则是“潮剧泰斗”。徐乌在培养学员的唱声和统一潮剧的定弦(由五孔降至四孔)方面作出贡献;而林如烈则在唱腔上敢于改革,不断创造新声腔而著称。他们不仅是一代艺人,而且对于潮剧这一地方文化的代表,在改革和发展上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在当代,任潮州市潮剧团团长、国家二级作曲陈鹏在潮剧的唱腔音乐上也作出了贡献。他是潮安县庵埠镇人,15岁就开始从艺,四十多年来致力于潮剧唱腔的探索和改革,形成个人的风格,被誉为“陈鹏曲”。他的专著《陈鹏潮剧唱腔作品选》是迄今为止潮剧第一部唱腔艺术的总结,在继承与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处,他的20多部剧目作品被多家电视台和影音公司录制为卡式音带、录影带和VCD出版发行,广为流传。 
    在潮剧理论研究方面,广东潮剧院的林淳钧可算是一位佼佼者。他是潮州市区人,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被分配在广东潮剧院研究室工作,后任一团团长和潮剧院副院长。 
    他先后参加了《潮剧志》的编撰,编辑出版《潮剧闻见录》、《林澜论潮剧艺术》、《姚璇秋的表演艺术》、《潮剧艺术欣赏》等。近年来,他又主持编印潮剧剧目工作,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共收集潮剧上演的剧目一千多个,涉及广东、福建二省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目前已完成付印,为潮剧的历史资料积累和研究工作,作出重大的贡献。(下、续完)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