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on-lon(雨儿轻飞)
整理人: fantast(2003-04-10 13:51:21), 站内信件
|
在漳浦湖西畲族张有三座古城毗邻相望、鼎足而立,人称"五里三城"。它们分别是赵家堡、诒安堡和顶坛新城。其中以赵家堡最为有名。
赵家堡:座落于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麓,距漳州市区90公里。南宋亡时,末代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第十世孙)曾逃难隐居于此。明万历年间开始建堡,历时二十年方才完工。城堡仿北宋京城汴京式样修建,整个建筑群由两部分组成,初建的旧楼,旧堡为主体的部分。楼分为三层四合式四方楼,高20米,占地484多平方米,每层16间,共48间,楼门上镌刻着"完璧楼"三字,取"完璧归赵"之意。楼外环以石基土堡,三合土堡墙高6米,宽2米多,上有垛口。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东门题刻"东方钜障",西门题"硕高居胜",南门题"丹鼎钟祥",唯北门没有题额。西门设瓮城,立有赵范"硕高筑堡记"碑。东门内有百米石街,天井中筑一条地道通东门外。"完譬楼"及其环卫土堡俗称"内城"。另一部分是赵义扩建的五座五进府第,每座30间,共150间,俗称"官厅"。每座第5进为2层楼,系内眷住宅。现仍保存完好。官厅前是铺石广场,场上有"修竹"、"父子大夫"石坊,广场前有内外水池,池上筑有精致的"汴派桥"。此外还有修竹花园、辑卿小院、聚佛宝塔、古井、武庙等建筑;有"悟石"、"读书处"、"云巢"、"咫尺玄门"及摹自宋代书法家米芾手迹的"墨池"、摹自禹碑的岣嵝碑等石刻。这是我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堡建筑群。周围约一公里半,面积约半平方公里。
诒安堡:俗称湖西堡,是座民间军事城堡,在漳州漳浦县湖西畲族乡,面对交汇入海的3条溪流,形如"楼船出峡",南宋亡时,跟随闽冲郡王赵若和从广东崖山逃亡至漳浦的待臣黄材、其第14代孙黄性震(1638-1702,字元起,号静庵,历任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太常寺卿等职)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捐资兴建。城墙由条石砌成,长1200多米,高6.7米,顶部外侧有2米高的夯土女墙,上有垛口在65个,城上马道宽3.3米。城上有四个小谯楼。紧附内墙每距50米筑有一座登城石梯共25条。东、西、南三城各有城门楼,北门封闭。四城门上均嵌石匾:东刻"迎曦",西刻"毓秀"、南刻"诒安"、北刻"承庆"。南门外有宽达10米的护城河。城内至今仍保存当年风貌,与筑城同期建造的95座房舍均坐北朝南,8条石板街道井井有条。城北城南分设黄氏大小宗祠,大宗祠内有清康熙二十七、二十八年立的"贻厥孙某"碑和"光前裕后"碑;小宗祠内有康熙二十九年立的"以示景福"碑和楹联,其中有副对联赞黄性胜曾向朝廷陈"平台十便"的功绩,曰:"平台陈十策诚善也,得君日三觐其荣乎"。笔迹瑞庄秀丽。
顶坛新城:顶坛新城是蓝廷珍的府第。在湖西顶坛村。康熙末至雍正初蓝廷珍修建。蓝廷珍(1664-1729),字荆璞,湖西人,官至南粤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等。曾摄台湾镇事,在定策经理台湾中颇有功绩,卒后赠太子少保,谥襄毅,世袭轻车都尉。蓝廷珍府第东向,宽50米、深86米,占地6.5亩,系以中轴线上的门厅、正堂、后堂、主楼和左右后三组厢房组成的院城,故称"新城"。主楼为第四进,系二层方形土楼,楼门嵌蓝廷珍书"日接楼"石额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