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afeeman(cafeeman)
整理人: g_w_g(2003-04-13 15:51:49), 站内信件
|
有一种感觉在西斯廷
咖啡风客
在网上听说一家叫做西斯廷的咖啡馆,于是按图索骥去了一回。
我自认为是一个咖啡的热衷者,饮咖啡的生涯也不少于十五年了。上回在香港,就与刚从巴西回港的王先生聊天,说到巴西的咖啡经历,王先生感叹巴西没有好咖啡,因为所有优等品都出口到世界上去了,还是香港的咖啡香。
我是那种喜欢独自来往的人,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事实上我从来就不自认为是一个香港人,更深一点,应该算是一个世界化了的中国人。最早的时候,是因为家庭生活的缘故,让我喜欢上了早晨的咖啡和面包,然后长大,到生活之中去体验,发现咖啡的确是一种让自己可以休息的东西,也能够多一些独立的思考。来到广州,不多不少生活了五年有余,感到这个城市与中国上海、北京以及成都的区别,这种区别便是人文程度上的差异,我想,广州与香港大致相通,务实大过务虚,比较看重眼前,手头紧了,心里就紧张,生活总是匆匆忙忙的,好象这个世界上只有钱这种东西。在广州久了,也就禁不住想到一个更有人文气息的城市去住住或工作,在上海,这种气息就浓郁得多,秋天的时候有法国梧桐的婆挲树影,在一家小咖啡馆里呆上一个下午,便可以让旅行的心灵获得一些休息,也可以重新看看自己了。
离不开咖啡,大概就是我这样一个咖啡客所存在的原因吧。
网上传播这家名叫西斯廷的咖啡馆里,倒是让我心里隐隐有动,因为一家咖啡馆远远不致于到要在网上被评价的地步,这是一个别有情趣的咖啡馆么?我是抱着不妨也去坐坐的想法去的,去的时候是和一位同样有着咖啡爱好的公司老总一起,在周四的晚上。
事实上,那一晚是一个愉悦的经历。在广州这样长的时间里,酒吧和游玩的地方很多了,每一处都大同小异,刺激人的东西不少,唯独就是缺少一份清静。坐在西斯廷咖啡馆靠窗的椅上,看着这家咖啡馆的咖啡调理师在面前调理咖啡,听着一位年青的女钢琴师的弹奏,忽然觉得这是一份离去很久的生活又回到了面前。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令人们喜爱的,我有许多相同。这个世界上也还有更多并不让人们关注而纯属个人的偏好并有些刻意追求的,比如咖啡。
咖啡也是这样的一种结果。在西斯廷还得到了一本叫做《咖啡思想》的别致小书,上面写了一段话:咖啡之所以能够影响世界,是因为它们仅仅只是咖啡。我想,这家咖啡馆之所以能够在网上被咖啡友们传诵,大概就是其中的理由吧。
我一直以为在人文生活的范畴里,咖啡始终都是一种独特气质的所在。从咖啡一出现开始,这种小小的东西便与艺术、思想、政治以及各种奇思怪想联系在一起,更与人类自身的精神与情感生活相交融。有哪一对情侣没有在咖啡馆里留连过呢?又有哪一个拥有思想以及开放思维的人没有在咖啡馆里呆过一段独处的时间呢?在欧洲,咖啡馆被称之为民主和艺术的温床,许多与人类思想有关的人物都诞生在全世界的咖啡馆那些普通却又隽永的座位上-当闻到咖啡的特有香味和看到那些静阒无人的几椅之时,看到那些细小而黝黑的咖啡豆时,人们将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很多-这是所有美味佳肴所不能做到的。
我很相信对于咖啡的热爱是一个人在生活经历中所渐渐浮显出来的一种生命的质感,越来越多的人将开始关注到这种质感的所在:这种质感是一份自我,是与生俱来的孤独、是成就和欢愉之后的寂寞,更是灵魂深处的梦想,这一份梦想无法在现实与浮躁的世界里获得解脱,于是,它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咖啡。
这是人类热爱咖啡的根本所在,这也是人类热爱生命的根本所在。在西斯廷,这一所在似乎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在西斯廷,似乎不少人都颇有些身份和讲究,我相信这是一种成熟的城市象征。顺便提一点建议:品赏咖啡最好是纯品的产地咖啡,也就是那种由咖啡调理师调理出来的咖啡。趁热喝下一口,是一种芬香。
2003.3.20 广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