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jwld(煮夜书生)
整理人: boarduck(2003-04-08 19:01:44), 站内信件
|
钓源 奇特而又神秘的千年古村 ZT
凡到过钓源村的人,无不被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幽雅的环境、众多的文物瑰宝所折服。
钓源村,座落在江西省吉安市郊18公里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后裔聚居的古村落。它肇基于唐朝末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嘉庆、道光年间,钓源村曾拥有居民1500多户,人口逾万,成为当时乡村闹市“小南京”,是一座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村。
昔日“小南京”
钓源村系唐代末年,在朝廷任职博士的欧阳弘择地而建,其尊为庐陵欧阳氏肇基钓源的始祖。其后,经繁衍生息,迅速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千载悠悠,钓源人在功名学海、宦途仕进上,曾有得意满志的历史。仅从现残存谱牒、墓表石、墓志铭及牌坊石刻统计,钓源可确认的五品以上官员就有20多人,有文字标明的进士9人。清代康熙、干隆、嘉庆百年间,出任内阁中书、兵部郎中要职的就有欧阳天惠、欧阳模、欧阳萦、欧阳綮、欧阳慎等5人。
同时,钓源人泛舟商海也得心应手,成就了一批批的巨商富贾。其商号所及,遍布西湖、两广、滇、黔、苏、浙十九省。商人们腰缠万贯后,投入钜资,在家乡兴建豪宅,铺路架桥、规划街区,建有长达两华里的商业区,有纵横16路,每路32家铺面的繁华街市,使钓源终成显赫于庐陵地域的乡村闹市“小南京”。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太平军为筹措粮食,派兵三打钓源,在钓源民团的殊死抵抗下,太平军无所收获,盛怒之下,一把火烧了商业区,大火三天三夜,终使“小南京”归于沉寂。今日的钓源存仅过去四分之一的住宅区。但秉承诗书传家传统的钓源人,仍崇文重道,近50年来,钓源先后走出60多名大学生、研究生。
村落布局独具风格
漫步钓源村,就仿佛踏进迷宫,身隐太极八卦,村落的建筑规划别具特色。
钓源村由渭溪和庄山两个自然村组成,呈东西走向。如乘飞机俯瞰钓源,就犹如道家太极图“S”形,太极图中分线的“太阳”中心区“少阴”位及“太阴”处,则分别将渭溪和庄山纳置其中。两个自然村之间由“S”形的一座人工填造的“长安岭”隔开,长安岭则是两村的天然屏障。沿“S”形,遍布古柏古樟,两个自然村完全被古柏古樟掩映其间。绿色家园,“冬暖夏凉”,村中少蚊蝇,其中一座背依“S”长安岭而建的清代三进屋,竟然长年无蚊。钓源人在此颐养天年,生活惬意。
钓源不仅有天造地设的“太极图”,而且还有俨然天成的“太卦形”。延绵于“太阴”处庄山村,其北为横陈屏列的对门山,依东高西低地势一字形跌宕相连的十余口池塘贯穿全村,以二山夹一水,布成了传统八卦中象征美好吉祥的“离”卦。
稍加留心你就会发现,在钓源的祠堂门楣上,民居的窗棂中,大厅的“海涵”下,花架床的雕饰内,均安置醒目的太极八卦图案。村中的古建筑布局,往往也依八卦成形。村中的古建筑一反古代建筑普遍座北朝南方位的常规,而囊括四方朝向。在庄山以座南朝北方位最多,座北朝南方位次之,而在渭溪则以座东朝西和座西朝东方位居多。
难解“歪门斜道”之谜
漫步钓源村,处处是鹅卵石铺路,房屋四周的巷道尽是青石板,排水系统奇好,干净整洁。然而,不解的是,遍及钓源村头巷尾,触目所及,无不是“歪门斜道”。钓源不存在任何一条笔直的路;没有一条直筒的巷;甚至每幢房屋的四边,也寻觅不到四方皆直的四沿。无论鹅卵石古道,还是青石街巷,均以两侧房屋或斜列、或偏向、或墙院折角,使之形成楔形、梯形、喇叭型等多种巷道。村里庄重肃穆的“明善祖祠”,其东墙有角度约20度的折墙;高达5米,长22米的“纶祖祠”照壁,建成了半圆形;一座明代民居的南墙,弯成了圆弧形;而两栋明代早年的古屋大门,左侧巨石门框均向青墙内深嵌2寸许。然而即使是同为“歪门”,也有“歪法”的不同:一处呈直插形相交;一处则为波纹式连接。
钓源古村扑朔迷离的“歪门斜道”之谜,至今难以认定,人们说法不一,这倒使人回味悠长。
瑰宝遍布村落
钓源的古建筑金碧辉煌,鎏金溢彩。
“文忠公祠”是至今全国最大的纪念欧阳修的祠堂之一。它的雕饰构成,是上乘的建筑艺术品。其大门两侧的偏门上方椽头上,镌刻有“文、行、忠、信”四个楷书大字;门廊外侧的梁柱间,各饰一玲珑剔透的“将帅戏狮图”;而大厅左右的枋柱内,则各嵌一只回首昂视,吞云吐气的鳌鱼雕饰。据说这对鳌鱼,是征得皇帝的恩准才可以镌刻的。
在钓源的民居中,幢幢皆备香案、八仙桌、太师椅、花架床以及书柜、梳妆台、脸盆架,屏风等古色古香的家具对象。均花饰精美,造型优雅。光花架床,全村就有一百多张。其中有一张清代的“新婚床”,顶饰梅兰葵菊、竹节琼花;上饰“五子登科”、“麒麟送子”;旁饰“仙官赐福”、“双凤呈祥”等图案。还有一张清代的“福寿床”,上饰太极八卦和“福禄寿”三星图;旁则分别饰“双龙戏珠”及八卦图。而令人叫绝的是,床内侧上饰宝瓶诗书剑册祥花的栏板,竟是四扇可供开启的隐秘柜门,柜内可放百床被。据说一香港游客曾出价10万港币欲购此床。
在钓源,许多精美文物不复存在,尤其是村人对失传的慈禧太后手书三尺多高的巨大“寿”字更是惋惜不已。然而,现存村民中的一些文物还是令村人平添一份欣慰。其中主要的还有:紫褐东坡砚:距今900多年历史,是苏东坡使用过的一方紫褐色长方体型制的端砚,长37厘米、宽25厘米、厚4.3厘米、重8.7公斤。青石米芾碑:米芾手书欧阳修《昼锦堂记》碑刻,其书风雄奇流美。白底青花联:以清代四库全书馆总裁曹秀先手迹烧制的青花瓷对联,可谓世之珍宝。彩色石屏画:这方被有关美学者命名为《海市琼楼图》的天然彩色石屏画,高46厘米、宽33.5厘米、厚1.3厘米。为紫褐色页岩材料,表层附有自然造化而成的各种色泽。黄色象牙筹:这是一套有48支牌签的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的象牙茶酒行令筹。牌签共10类,采用楷、行、书体镌刻,记有“五色云”、“雁阵阳关”、“吹送桂香来”等3字、4字、5字签;“秀才一红”、“举人二红”、“进士四黑仝”等1注、2注、4注签;以及纯花纹雕饰等各种牌签。等等这些无不透露出历史上的钓源曾是多么风光,这里曾是热闹非凡的千年古村。(彭朝晖 华夏经纬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