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潮汕风情>>
〖美文佳作〗
>>涵虚随想--------------ilchi>>韩江——我的母亲河 二、溯源(五)

主题:韩江——我的母亲河 二、溯源(五)
发信人: ilchi()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3-04-22 13:12:29), 站内信件
我的母亲河 

二、溯源(五) 

    小时候,靠近海边的港务局码头,有一个带有几分神秘的大院,一人多高的红砖围墙,围墙内是一长排两层的红砖楼房,花岗岩的方形柱子,二楼都有宽敞的阳台,窗户全装着木制的浅灰色百叶窗,窗框上是结实的精致的铁制窗花,长着薄薄一层铜绿。院子的铁门整天紧锁着,只开着一道小门。大院占了整整一个街区,里边有无数的的果树。有一种树叫“朴枳树”,树叶清香,可揉在米粉里,蒸成“朴枳粿”。清明节前后,常常乘看门的老头不留神,溜进大院摘朴枳树叶。后来读小学了,才知道,这个大院就是汕头海关大院,房子全是英国人盖的,以前叫潮海关。 

   海关大院的对面,是汕头市另一座很有点历史的建筑——汕头邮局.我熟悉它的外貌,三层楼高粗壮的花岗岩圆柱,一块块巨大的花岗岩垒成了大厦的基础,青砖墙砌得严丝合缝。顺便说一下,潮汕地区海边山上全是花岗岩。走过铁栏杆围住的小广场,登上十来级石头台阶,穿过装饰着庄重花纹的檀黑色大门,才进入邮局大堂。我也熟悉它的内里,熟悉它的迷宫般的楼梯,熟悉它的柚木地板和广东少见的壁炉,熟悉矗立着青砖烟囱的屋顶。因为我的父亲就在这座城堡般的建筑里,工作了大半辈子。当然,这栋常常进入我童年梦乡的建筑,也是英国人留下来的。 

    英国人把锚链系在汕头的锚锭之后,游山玩水之余,应该想起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此地的初衷。控制港口只是过程,通过控制港口获益才是真正的目的。很自然,海关和邮局是正当的通过贸易活动获益的最主要渠道,而且根本用不着参与竞争。那个年代的英国人法国人不远万里到处打仗,不外乎想把别人的主权,当作战利品收藏、炫耀和并以此牟取政治、经济上的好处。因此,汕头开埠不久,英国人就将潮海关从粤海关中分拆出来。至于邮政业务,英国人认为不过是海关的附带工作,用不着与清政府知会知会,干了再说。 

    粤海关、潮海关主权的丧失,使外商在广东成为贸易领域中特殊的最不受约束的主体。一方面,外商利用香港的特殊位置、利用其特权,肆无忌惮地进行走私,向广州、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输入商品。另一方面,粤海关、潮海关允许洋船经营土产转口贸易,与帆船相比,洋船进口商品可以减半征税。在外国资本基本垄断中国近代航运、船舶修造业的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项半税政策的经济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海关大门敞开之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外商在汕头兴办了采师文工厂,专事修船。英、美、德等国商人开辟了往返香港、广州、汕头、厦门等地的轮船航线。1860年,英国怡和有限公司在汕头建立分公司,经营西药、鸦片生意、此后。英、德、法、美洋行接踵而至,1894年,在汕头外马路成立了“洋行公会”,1925年,外国洋行和其他商贸机构达91家,基本控制了汕头的商贸活动。 






----
海潮涨了 
海水漫进了池塘 
池塘满了 
浮萍爬回了小溪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