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shw(阿敏)
整理人: yerk(2003-03-23 11:21:22), 站内信件
|
谈起八年抗战,人们思绪万千,在辗转反恻之中,欢欣最终的胜利。但在整个战略由相持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有一天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那是1944年的今天。这天郭沫若发表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
郭沫若在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300周年的时候,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对中国的农民起义的记叙和贬赞,为数不少。但他是第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命题的另外,隐隐地阐述了明朝的兴衰之由。
相信读过的都知道全文的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记写明朝末年,政治上腐败,灾荒严重,崇帧皇帝昏聩,结果引起民变,导致亡国之结局。第二部分叙述李自成起义队伍由小到大,终至推翻明朝统治,进占北京城。其中特别详细考证了知识分子李岩的经历及其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写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不听李岩的主张,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忽略敌人,不讲政策,有些首领生活腐化,发生宗派斗争,最后终于失败。其中,不乏陈圆圆、红娘子的美丽佳话。。
文章发表后,立即受到了各界的重视,当时曾把《甲申三百年祭》作为中共整风的文件之一。然而该文的主题思想一直存在着不大不少的争议,被认为是防止共产党人骄傲自满、蜕化变质。这确实是之一。之二则在于剖析明亡原因,鞭挞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预示其灭亡的历史命运。它是当时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在史学领域的一个重大成果。研究过历史的,肯定清楚, 恰逢明朝灭亡三百周年,郭文就是利用“纪念明亡”这种“迂回”曲折的斗争方式,来抨击国民党的反动;他特选于明王朝倾覆、崇祯帝上吊的3月19日发表,这展现了“祭念明亡”的主题。这里我们设想,如果单单是纪念李自成的失败,那就不是“甲申三百年祭”,而应是“乙酉三百年祭”,因为大人物——李自成是失败于1645年(农历“乙酉”年)。。
祭奠就是怀念,怀念更是借鉴。胜败虽说是兵家常事,可谁都不喜欢败,尤其是尽早的败。几十年前的伟大领袖就告戒人们,要认真学习郭老的这篇文章,引以为诫。姑且不论该文的主题思想的几种可能和分歧,我们认为,一点是不可忽视的,它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问题——反腐倡廉!中国人喜欢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强调要做到,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努力学习,深入实际,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
在赞成和拥护这样的言论时,我们更希望人们、特别是受人们所关注的那部分人,能真正的践行这些。。那么,我们对甲申三百年祭的学习就达到了再祭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