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rancismui(frmui)
整理人: ccllucky(2003-03-25 13:57:30), 站内信件
|
献给小昭的诗
善良的姑娘,好心的姑娘 愿你永远一路平安
古诗说天涯若比邻 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
就请你仔细打点行囊 记得带上茶叶、唐诗和盘缠——旧作《赠别的歌谣》
在我的毕业留言册上,有清平送我的一首绝句:“太白枝头看,花开不计年,杯中浮日月,楼外是青天。”我很喜欢。同时他还写了他的志趣:武侠,睡觉。这是1988年的事。我和清平在1984年冬就已一见如故,按郁文的说法是:缘诗,缘酒,缘武侠。在《上坡路与下坡路是同一条路》中,我提及过清平曾经三天三夜躺在被窝里读金庸的事迹。清平最喜爱的人物是小昭,他一直跟我说要给小昭写一首诗。我很耐心地等着,终于在1990年冬天等到了,诗刊发在当时我们自办的同人诗刊《发现》第一期上,全诗如下:小昭[金庸人物之一]
海水的颜色已不如当年了中国的草木在为另一些人流泪小昭,小昭你处女的眸子里还有淡淡的蓝色么你腮边的泪痕还灿若桃花么
你的公子娶了另一位胡女痴心的阿离走在了佛的前头周姑娘依旧浪迹江湖小昭,小昭你在那张锦椅上坐了这么久离你的公子更远了么
光明顶的圣火早已熄了大都城里换了个中国皇帝不是你的公子,他与伙伴们已失散多年那两把宝刀宝剑也成了两堆废铁小昭,小昭那首小曲,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唱起来还是从前的调子么
这里,对小昭的感情已不仅仅是喜爱;这里有心痛的感觉,有无可挽回的深深叹息,有不堪回首的悲凉思绪;这里是长歌当哭,远望当归。这是黯然销魂的别赋——为小昭的生离别。在金庸的所有作品中,我特别偏爱《倚天屠龙》,小昭、赵敏、黛绮丝、谢逊,都是我喜欢的人物。四女同舟何所望?张无忌还来不及多想,小昭姑娘一生的幸福已被断送,他们之间已是东西相隔永参商。金庸在书中给小昭的笔墨并不多,但每一次书写都为小昭的命运做着令人心悸的铺垫。终于结局来了,小昭姑娘变成了圣处女。那可能是人间最悲惨的命运安排,其凄婉哀绝,惟七心海棠程灵素可堪比拟:一个是生离,一个是死别。而生离痛于死别,当小昭走时,金庸的笔触令人不忍卒读:
但见小昭悄立船头,怔怔向张无忌的座船望着。两人之间的海面越拉越广,终于小昭的座舰成为一个黑点。终于海上一片漆黑,长风掠帆,犹带呜咽之声。
风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最后一句令人绝望。而时过境迁,中国的草木已是在为另一些人流泪了……深情如清平者,寥若晨星。
清平原打算写一系列金庸人物,后来不知何故未见他篇。1992年我收到他给我的一首诗《秋天的酒:寄蔡》:
离别了家乡告别了姑娘一支歌唱到今天已不能再唱兄弟啊,你可知秋天已经到来天蓝得像酒,我们往日痛饮的酒窖藏到今天还剩最后一缸这缸酒流淌我们也流淌这缸酒芬芳我们也芬芳这缸酒是神农一生的心血呀,这缸酒是献给戒酒的酒徒的,这些一言难尽的好人就是我们呀,这些在秋天走散的兄弟是这个世界上活得最好的人
清平最惊艳的诗句是《我们》中的两行:
往日的春光里,一个唐朝的女子剪去善舞的长袖她说:青丝,青丝啊。
我以为这也是献给小昭的诗。
PS:看到这篇的时候,请原谅我再一次要忍不住要引用这位20世纪罗马尼亚诗人索列斯库的《热泪》来表达我内心无法言语的对小说中程灵素和小昭的热情。惊叹于文化的无界限,从来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停下的火车头前 谁继续逃逸
含著热泪 真大
看上去戴了副眼镜
热泪转动 它的身体越长越高
直到遮住了脸蛋 像两只咬紧的齿轮
时辰又拧得滚圆了 两张转动的唱片
一张旋律欢快 另一张
流淌著悲哀的调子
而在一条胳膊上 走著去参加婚宴的人群
另一条胳膊,送葬的队伍 使我们折断
透过小昭和程灵素的眼泪,我看到悲伤的孩子在舞蹈,如果真有上帝的话,我去他的上帝。这种幽默是悲伤的,却充满了无奈。
但人生又是充满希望的,小昭的商船里带走的不仅是茶叶盘缠和唐书,还有满腹的相思,既然爱了,不一定要拥有,小昭选择自己离开,在我看来,她是智者,情爱并不是她生命的全部。而程灵素却是心死。哀莫大于心死,爱死了,人也枯萎了。
我佩服小昭生活的智慧,却希望每个女人都有程灵素那样的福气,毕竟她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
渺渺的琴声响起,梅艳芳低沉哀怨的声音飘来:
何日再在何地再聚,说今夜真暖。无份有缘,回忆不断,生命却苦短 。一种相思,两段苦恋,半生说没完 。在年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想像你忧怨。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 ,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