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nitle(崎路人)
整理人: fan_z(2003-03-17 17:40:55), 站内信件
|
青山毓秀
通天岩
慈云塔
太平桥
客家山村
客家人的先民,本是中原汉人。历史上,中原大地,战乱频仍,黄河为患,为躲避战火天灾,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原汉人,举家举族,迁徙南来。单是唐代元和到宋代元丰的二百多年间,赣南、粤东、闽西的户口,分别增加了四倍到三十多倍。
南来的中原汉人,同畲族等当地土著长期在共同的生态环境中生活、交往,互相吸收和融化,逐步形成具有共同的方言、习俗和心理素质的独特民系,在优秀民族文化的陶冶和艰苦环境的磨炼中,培育了客家人团结坚毅、开拓进取和崇文尚武的优秀精神品格。
当年这南方山地,一片洪荒,高山长谷,人烟稀少,丹岩绝壑,鸟道羊肠,万顷山岗一线土,千重瘴气半日阳,哪里比得上中原大地,沃野千里。然而山高皇帝远,地宁刀兵无,若比连天烽火,便是世外桃源。但有水土,何悉衣食!就在这里落脚谋生态。
于是,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把中原大地先进的农耕文明,播向这鸶荒山野。搭茅棚,盖草房,开山辟地,引水造田,垦茶园,造果林,建纸寮,开染坊,挖炭窑,起矿场……万里山峦,一片生机。稻米、番薯、豆、菜、果、茶、木、竹、蓝靛、药材、烟草、纸张、夏布、煤炭、钨砂……物华天宝,源源涌出。大自然设下了千重锁,客家人开发了万宝山。
当年,山区农业的开发,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兴起,集镇圩场纷纷建立,单是赣州府在明代就有集镇圩场193个。武夷云雾茶、汀州陈缸酒、南安板鸭、杨村香菇……各种名牌产品,驰誉全国,远销海外,万金油大王就出在客家。
以前是人迹罕到的穷山恶水,如今是天下闻名的旅游胜地。闽、粤、赣毗邻地区,正因为经济、文化资源丰富而被称为"客家金三角"。
(歌声)哎呀来!
我在河下放木排,
山歌唱得心花开。
唱得鹅公跳下水,
唱得石头浮起来。
哎呀来!
妹子生得乖又乖,
蓝裤绿袄红花鞋。
两眼好比青铜镜,
抬头照亮九条岩。
啊喂!哎呀来!
哥哥生得好人才,
你要恋妹快上排。
妹妹好比金鱼子,
山上没水下河来。
啊喂!哎呀来!
放排妹子快下排,
梳妆打扮嫁把我。
送你一把开山斧,
金山银山任你开。
客家人开发了金山银山,客家人还要飘洋过海。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已成为历史。青山遮不住,必竟东流去。客家人走出了山区丛林。奇怪!此山是你开,此树是你栽,为什么要走?为什么这个民系永远称自己是客家人,哪怕开山创业,百载千年?看来,就因为他们不停在走。七万平方公里,太小,他们走出了山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太小,他们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全世界。凡是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千年作客虽为客,四海为家便是家。港澳台,东南亚,欧美非,今天走遍环球,明天走向宇宙,不断开拓,不断进取,这就是客家人的性格,中华民族的精神,前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