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千秋岁---古今评论】>>【杂感】>>不要藐视常识与逻辑——评如空的《谈认真与理解》

主题:不要藐视常识与逻辑——评如空的《谈认真与理解》
发信人: zbhlazbhlz-w-001(准备好了)
整理人: yerk(2003-03-22 20:13:28), 站内信件
不要藐视常识与逻辑——评如空MM的《谈认真与理解》

  今天,俺“认真”拜读了如空MM“认真”敲出的大作《谈认真与理解》,又“认真”的想了想,决定“认真”的回应一下这个帖子。

  首先,请大家看看,我上面连用了四个“认真”,是否会有歧义?没错,就是你们看到的那个意思,并没有什么潜台词躲在背后准备袭击大家,它们表达的无非就是“态度严谨”。但是,如空MM不一样,她超越了常识的范畴,从个人的角度解构了“认真”、“评论”等词语,然后施以重构。而且,在这一重构的过程,她又顺手把逻辑给灭了,完全按照个人的思维走到底。

  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她认为,一般的认真就是“严肃、不马虎”,不过,若认真过了头,就成了“较真”,则不可取了。当然,把这个“较真”理解为“固执”,一般我们也能理解。可是,当如空MM“跳出常识外、不在逻辑中”,就叫人很难以把握她的“较真”到底为何物。

  比如,她拿美国执意要对伊动武的事情为例,一口气剖析出较真的许多特征:“要达到自已的目的”、“为自已而认真”、“为认真而认真”、“为了某些不合理的事情和逻辑认真”。这些就是较真吗?实际上,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为自己而认真,那是“自私自利”;为认真而认真那是“装模作样”;为不合理而认真那是“坚持错误”。如空MM把这个“较真”无限放大,自己一个人放进去好多东西,真能扛啊~~

  问题在于,这些东西本身如我上段所说,已经有很恰当的定义,如空MM还何必非要自己来解构、重构一番呢?不错,我承认为不合理的事情而较真,这种较真就会为“不合理”推波助澜。但是,从逻辑上说,错误的根源在于事情本身的“不合理”,而不在于较真的态度。若是为合理而坚持较真,那这种态度又会成为合理的催化剂。正好比,希特勒和哥白尼都喜欢“较真”,只是二者将“较真”的态度所用的地方不同,结果对人类社会产生的作用有天壤之别。

  其实,我能理解如空MM反对的是什么、支持的是什么——她反对的是“只为自已而认真,为认真而认真,为了某些不合理的事情和逻辑认真”。她希望劝诫大家大度一些、宽容一些,并为自己的行为尽量寻求“合理性”。但是,就跟我举的例子一样,她反对的那些东西,错不在“较真”,而错在“只为自己”和“不合理”。所以,从她的推论来看,不仅背离了常识和逻辑,也完全无法得出自己想要的那些结论。如果我们把她帖子前面解构和重构砍掉,只看结果,反而合理性会高一些。

  也正是因为她藐视常识和逻辑,坚持思想上的“个人主义”作风,结果导致其后半部分有关“评论”的理解同样走向了混乱与错误的泥沼。

  她认为,“评论并不是只需要论点、论据、论证,还需要一种平实的素材,一种评论理念和思维”——这就是她所谓的新发现的“状态”。怎样的状态呢?“就是在平实的述叙中给人一种观念和想象的空间,而这种观念正是评论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使人不知不觉之种,得到了启发和理解,从而形成了新的观点和理念”。

  先且不论“评论”的字词义是否与之相符合,我们只来瞧瞧她的理解到底是什么。原来叙述就是评论,原来诗歌、散文、小说等等文学形式也是评论,原来只需要提供素材也算是评论。那么,把这个逻辑演绎一下,我们的行为本身是不是也算一种评论呢?好了,大家不用再在这个版面上评头论足了,只需要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评论就已经自然流露。天下的万事万物摆在那里,它们也是从事创作、引发想象的素材,是否同样算评论呢?行了,宇宙本身就是一个最大同时又包含一切的评论了——以上就是不按常识和逻辑出牌所引发的恶果。呵呵。

  说来说去,如空MM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有创见的观点来,她只是把评论的概念放大了,把什么都装了进去。而且,她反对现有评论形式,力挺自己的理解时,在论据的引用上也理不直气不壮。

  什么叫做“现在的新闻媒体评论”“只是一种单一的声音”,而“没有美妙的共鸣、没有回声的评论”?她知道媒体评论的价值有多大吗?在中国这样一个新闻体制尚未放开而受到严格管制的国家,各类评论所获得的反响都不是哪一篇网络评论所能比拟的。攻击其没有共鸣、没有回声,那只是如空MM自己的视野所限罢了。首先,传统媒体自身会有各种不同观点的交锋,除非涉及敏感话题,否则不存在单一的问题。其次,在不重视媒体意义和相对封闭的网易,当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是,在各类高水平的时政论坛,引用或反驳媒体文章的帖子到处可见。

  在“诗歌小说等文学的启迪作用”和“评论的意义”之间建立等式,然后求出文学等于评论,那更是混乱的。首先,文学的标准和评论的标准并不完全一样,文学求美、求感受,但评论求清晰、求直白。如果我们不能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上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让别人模糊的猜测字面背后的意义(就是如空MM喜欢用的那个“潜台词”),那就是在增加交流的成本,给沟通造成障碍。

  同时,即使作用有相同处,我们也不能说二者就可以划上等号。比如玉米可以充饥,大米同样可以,可我们显然不能说玉米就是大米。当然,这二者都属于粮食,但在大概念的统摄之下,还是存在分野的。诗歌小说这些文学形式与评论就很明显存在分野,前者所能给予的“人生的启迪”,早就已经存在,并不是什么新的评论形式。

  这里,涉及的是关于评论本身的一些理解的辨析,是评版的重大事件,所以,我不得不花大力气来对如空MM进行反驳。所以在这文中,我没有刻意以辩论手段来反驳如空MM,我只是要表明——总的说来,如果没有作者自身的判断(无论是事实判断或者价值判断都好),那么其文就必不能算评论,而只是一个素材或者别的什么东西。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