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3年 文集目录>>cdy1230(伊洋)>>E大调与红楼( 全集)>>E大调与红楼(八)

主题:E大调与红楼(八)
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3 16:53:08), 站内信件
        E大调与红楼(八)
        阳光本色篇
    有说《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
    对此说,无论怎么去品味都觉得不能心安理得。
    广社逸梦版里的whian(whian)先生将曹氏雪芹说成是大师。
既是大师会去玩弄爱情游戏中“不是白就是黑”或者是爱情逻辑
中的“不是A就是B”的小哲理。即便是曹氏雪芹把贾宝玉和林黛
玉的爱情故事编织得悲喜绝伦,把爱情悲剧的原由揭示得深刻入
木,淋漓尽致。那也不过是重蹈前人之覆辙,在创作思想和技巧
上高出一筹罢了。这绝不是大师级的风范。
    人世间,生活中,哲理上绝不仅仅只有不是白就是黑的这一
道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阳光,千姿百态才是大千世界人世
尘寰的本来面目。
    爱情本是情字,情与人的连带是: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情在其种属关系上亦有它别:人与人之间是人情;君与臣之间有
君臣之情;官民之间有官民之情;父子之间有父子之情;男女之
间有男女之情;伉俪之间有伉俪之情。
    情与物质亦有占有的关系,一旦占有才能生情。
    情与社会性的关系是“情既为情,亦有正邪。”
    世界是由人和物质组成的,也是由情来联结的。
    
    曹雪芹恰恰就写出了情,写出了千姿百态的情,写出了七色
阳光的情。他不愧为写情的高手: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情;薛宝钗的情;元春的情;迎春的情,
李纨的情;尤氏姐妹的情;司棋的情;小红的情;贾链的情;薛
潘的情;袭人道出来的情;焦大骂出来的情。。。再没有一个作
品能写出这么多的世界上各个层次,各种人物的爱情的千姿百态。
    贾母对后生们的情;后生们对贾母的情;贾政对宝玉的情;
王熙凤的情;贾雨村的情;刘姥姥的情;贾府里对元春和迎春婚
事的情;金钏儿的情;薛宝钗的人情。。。曹雪芹写出了父子的
情,君臣的情,官场的情,主仆的情,人格的情。再没有一个作
品能写出这么多的世界上各个层次,各种人物之间关系情节的千
姿百态。
    写出了情,就写出了社会的千姿百态。
    曹雪芹并没有忽视写出情的七色阳光:
    爱情的纯洁高尚;爱情的专一刚烈;对爱情的趋势附会;对
爱的玩世不恭;小人物对爱情是随便嫁了出去的无奈。
    人情的炎凉;官场的虚伪险恶;主子对仆人的冷酷无情。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红楼梦》中对两个人物的演绎:
    刘姥姥花银子买通狱卒探监,贾宝玉感激涕凌说了句“贾雨
村恩将仇报,落井下石”。刘姥姥将当初荣府里不乏戏弄之意送
给她的衣物分给王熙凤等人,并表示无论花多少钱都要赎回板儿。
    不管演绎是否,我很相信它的逻辑:
    官场能使人变成鬼。
    最坚实,最亲切的还是贫民百姓的情节。它代表着世界上绝
大多数人的情节。人民才是最坚实可靠的土壤。
    “情既为情,亦有正邪。”曹雪芹写出了情的真,善,美,
虚伪,恶毒,丑陋。
    这才是生活中的七色阳光。
    曹雪芹写出了情的千姿百态,七色阳光。

    其实曹雪芹心凉笔热,《红楼梦》中尽管强做笑容,讴歌风
花雪夜,但是书中开头,中间,结尾经常出现的俗言警语,和尚,
道士的嘴“臭”,警幻演绎的金钗十二曲,《好了歌》才是曹雪
芹真实的冷酷的心境。凉中生热,热尽生凉所以红楼才是悲剧,
才使人荡气回肠,才使人景仰。
    生与死,爱与恨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写情容易,写好了却难。
写好了情就写出了世界,写出了情的千姿百态,七色阳光才精彩。   
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不愧为千古绝唱。
    
    庄子葬父,盆鼓而歌。有生有死,两厢情宜。
    香港的天皇巨星刘德华高亢“给我一杯忘情水”,为赞美
“爱情”而回肠荡气之时,他眼中闪烁的泪花不是为台下几万张
激动不已的稚嫩面孔,宛如一枚枚天圆地方的大钱将要落入口袋
里而喜泣成极吗?
    辩证法总是让事情走向悖向。演绎得好才是绝妙。
    曾经在以文革为代表的全盛时期试图否定自然人在生理,心
理上对于物资和情感的需求。物资被贬义为“财”,情感成为丑
陋和羞愧的代词。自我被否定了,所谓“斗私批修”。钱财对于
人的心灵的危害性可以和“世界革命”去联系起来。爱情也被阶
级感情润色了,它只是传宗接代的需要,人性及人的个性被桎梏,
这与“贾宝玉时代”有什么两样?在当时文学作品的舞台上,无
论是小说里的“高大权”还是样板戏里的革命家们,两兜空空,
远离异性的苦行僧才是圣人:《红灯记》中李玉和一家三口可谓
鳏寡孤独;英雄人物的柯湘,郭建光,洪长青都有超凡忍耐寂寞
的能力;平民百姓的阿庆嫂好容易有了配偶还去跑了“单帮”;
我们从《龙江颂》的女支书江水英门前的“光荣之家”的牌子上
依稀可见她有了丈夫,却也是在享受“悔教夫婿觅封侯”的“闺
中少妇”的情愁。
    一种能够使中国人在世界强国面前追赶经济,军事强国的干
劲和豪情的人物形象似乎有些简单化了的,缺少厚重的中国传统
文化积淀的厚重感觉的遗憾。
    文革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许多高人之处,亦有一种鼓舞
振奋人的阳刚之气。创作角度及理念独树一帜,内容和形式的结
合可以堪称精品。但总是有缺憾,曹雪芹在纯粹,正宗的封建社
会中去寻情,脱离了封建社会躯壳的人们却要绝情,你说这不是
怪事?
    70年代,埃及的《金字塔报》主编海卡尔在他的《开罗文件》
一书中,用他的文字给当时的埃及的社会形态勾勒出一幅精妙的
画图:
    在现代的高大的《金字塔报》大厦后面的阴影下,农民跟在
水牛后面,在水田里用原始的生产方式劳作着。一个警察在贴着
漂亮的美国好来坞女明星海报的电线杆下撒尿。”
    你说当今的中国不也是如此吗?
    上海浦东的现代化固然另你振奋,《美丽的大脚》中的西北
落后,凄惨不让你震撼,忧虑吗?
    中国人有情节,也需要情节。没有了曹雪芹的厚重,没有了
传统文化的积淀,如何能写出当今的千姿百态,七色阳光。
    E时代的高科技,大工业,世界性的经济竞争的战争毕竟不
需要《红楼梦》中花前月下,“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公子哥儿,
小姐们。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