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2 17:15:41), 站内信件
|
休闲谈尤利,林妹妹的文化(3)
产生于象形的中国文字,由若干笔划组成,复杂者由两个以上的若干
笔划组成的部首合成。使用者,往往掌握至少两千个汉字的人才能阅读和
书写。掌握和运用三千个汉字才能自由的运用阅读和行文;能够运用三千
以上甚至是四千个汉字的人能够是旁人感到其“文化水平的功底”。而能
够“认识”和运用五千个汉字的人是非同寻常的人了。而中国的汉字大约
在六千左右。
中国的汉字几乎每一个字都具备着词的特征,每一个字都有着其独立
的意义。往往是一个词了。而由两个,三个甚至是四个汉字组成的词,词
组。组成了一个人类最多数量,最丰富,最复杂的文字文化了。
中国文字的特点使得生活在曹雪芹乃至从中国文字诞生起,在它面前
就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了。
更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生活水平,教育及文化的面向等诸多
问题使成,中国的文字文化把绝大多数人排斥在外了。成为了少数人的,
也可以说是贵族的文化了;没有文化的人是平民,一旦有了文化就不再是
平民了。
一方面是极少数人运用中国文字文化出神入化,创造出不朽的千古绝
句的文豪;另一方面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目不识丁的文盲。
人类在语言和文字上往往是分裂开来的。没有文字,照样有语言,而且
是很不错的语言。美国人的“祖先”印地安人,没有文字,但有语言。中
国也是如此,现在有江浙、沪的语言却没有文字。这是另外的一种现象。
我在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国文字复杂性,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国情,
教育等原因造成的口语文化和文字文化这两条道上跑车--没有文化照例可
以吃饭,可以生活。
这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以口语方式传袭着口语文学所能尽的最大奇事==
迷信,神话,故事,诗词,歌曲等等,口头的文化的丰富可以传袭《聊斋》
《三国》《西游》《水浒》甚至是《红楼》的故事,它也只能是制造,传
袭故事,它制作不出上述的完整的,丰富的小说来。这种文化在继承上的
不可靠性,许多因素使它的“作品”失传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音乐工作
者无意中录下了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如果不是偶然,阿炳的死亡也
会使让小泽曾尔动情流泪的作品也要失传了。在口头文学的漫漫长夜里,
我们不知道失去了多少个“优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