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临时存放>>生与死的尊严-圣严法师

主题:生与死的尊严-圣严法师
发信人: adamlee999(当当)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03 02:25:58), 站内信件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场。在近三十年来,渐渐受到东、西方人士的重视,有许多,有许多的学者,从哲学、宗教、医学等多角度的立场来探讨﹔我则从佛法的观点与对佛法的认识,来加以说明。  

认识生命的实相  
一.由生命的无奈、无所依赖及无所适从,转变为生命的可爱、可贵与自我的肯定  

很多人,对生命的感受是负面的,认为生命是无奈的、受罪的,是一种负担,这是不了解佛法所造成的偏见。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要开悟乘佛,成就法身慧命,只有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要开悟乘佛,成就法身慧命,只有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用我们这个色身,听闻佛法、修行佛法,才能达成修行的目的。  

或许很多人认为,修行只能到佛国净土去修,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诸佛都是在人间修行成佛,不是以其他类别的众生形态成佛,因此,必须先要有人的身体之后,才能发心,发菩萨心,修菩萨道,然后成佛。所以说,生而为人是最可贵的。  

二.生命的出生与死亡,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出生之时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到临。生未必可悲,生命若无尊严,何喜之有?死亡若有尊严,又何必悲哀?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幺,生命本身就是尊严。因此,生存并不麻烦可怜,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而是看我们对生存及死亡的态度而定。如果生存、生活得没有尊严,那死亡有什幺可喜的?相反的,如果死得很有尊严,那死亡又有什幺值得悲哀的呢?  

三.生命的尊严,是从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目标之中来体验和显示  
人的生命,就是生与死之间的一段阶段、一个过程。生命的尊严,可以从伦理的关系、社会的角度、历史的判断、哲学的理论以及宗教的信仰等多方面的确立。下面是从佛教徒的立场来探讨生命的意义、价值与目标:  

1.生命的意义-从佛法的立场来看,生命是为了受报和还愿而存在的。过去许过的愿,一定要实践承诺﹔过去造的业,必须要受报。因此,也可以说生命是由于因果的事实而存在的。  

2.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并不是客观的他人来评估判断、确立的,而是自己负起责任、完成一生中必须要完成的责任,同时尽量运用其有限的生命,做最大的奉献。  

每个人世界上,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可能是父母、夫妻、儿女,也可能是老师、学等,都必须尽心尽力‘近自己的力量,用物质的、精神的种种能力,奉献于身边的少数人,乃至于社会、国家、全世界的多数人,而不求任何回馈,这就是生命的价值﹔这种自利与利人的工作,便是在行菩萨道。  

3.生命的目标-生命的目标需要有大方向,来作为自己永恒的归宿。  
佛教徒是要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分享给他人,把所有功德回项给一切众生﹔同时要不断发愿,愿能够自我成长与自我消融,以圆融与超越的态度,做永无止尽的奉献。如果建立了这样的目标,不论人生是常是短,都是极有尊严的。  

四.生命与死亡是一体两面,所以生存与死亡,都是无限时空的必然现象  

1.生是权力﹔生是责任,死也是责任。活着的时候,接受它、运用它;结束的时候,接受它、面对它。所以对于癌症卧期的病人,我会劝勉他们说;不要等死、怕死,多活一天、一分、一秒都是好的,珍惜活着的生命。因为生吋和死亡,都是无限时间之中的必然现象﹔不该死的时候不应求死,必须要死的时候,贪生也没有用。  

2. 生与死息息相关。每个人从知道有生命的事实那一天开始,就要有面对死亡来临的心理准备。死亡来临的心理准备。死亡的发生,可能是清有,也可能是自己,而且随时都可能发生﹔这并不是让我们恐惧死亡,用死亡吓唬大家,而是如果从小就知道死亡这样的事实,便能帮助我们智慧成长。释迦牟尼佛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发现生、老、病、死的生命事实,才促使它出家修行,最后得到大智慧,进而拯救全世界人类。  

死亡何时会发生,没有人知道﹔因此,知道它会来临,但是不必忧虑死亡的事实会在何时发生,只要是活着的一天,就珍惜生命,尽自己的责任,努力奉献。  

我有一位在家弟子,他深信命理,曾请了多位相命师为他算命,都说他只能活到六十九岁,到了那一年,他把工作辞去,财产分掉,等待死亡的来临。可是第二年仍然活着,于是很后悔的来问我说:师父阿:我应该要死怎幺没死呢?您知道什幺原因吗?我说:也许你做好是绩德,改变了死亡的时间。我利用这个机会劝他说:不要怕死、等死,活一天就尽一天的责任及奉献,不去管什幺时候会死,只要运用你宝贵的生命好好活下去。结果他一直活到八十六岁才去世。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