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千秋岁---古今评论】>>【专栏】>>【每日评论】 (chshw主持)>>【每日评论】美学大师的治学品评与礼赞

主题:【每日评论】美学大师的治学品评与礼赞
发信人: chshw(阿敏)
整理人: yerk(2003-03-15 10:41:33), 站内信件

    1986年的今天,桐城的名士——朱光潜先生告别了他喜爱的美学,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这位美学家,是安徽桐城人的骄傲。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

    很多人对他了解的不多。正是由于其治学的态度。他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德]黑格尔《美学》等。

    人们追忆他的思想光芒,更注重他的治学精神。。

    1、自我解剖,不断批判: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批判和美学辩论中,朱光潜勇于解剖自己,严肃批判了唯 心主义美学思想,特别是他自己曾经宣扬过的唯心主义。作为一位成就斐然的名教授,他的这一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以后,他不断地批判自己,不断提出新的 观点和新的问题,堪称学者的楷模。2、寻求真理、学风端正:批判唯心主义认识到以往自己是在“迷径里使力绕圈子”,以后开始学习马 列主义原著。他在近六十岁时开始自学俄语,并用各种文本(中、德、俄、法、英)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他提倡独立思考,从不人云亦云,晚年 的《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就是他治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3、“三此主义”,忘我精神:“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 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 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朱先生的治学精神,重在务实。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 

    我们希望以他的座右铭——“恒、恬、诚、勇”作为今后学习底调。。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