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DVD/VCD>>№5 自由讲场>>yong1015专题>>深度报道:DVD行业供需黑洞

主题:深度报道:DVD行业供需黑洞
发信人: yong1015(色猪)
整理人: yong1015(2003-02-26 20:25:36), 站内信件
http://www.chinadvd.org/images/dvd6.jpg

  一直致力于DVD内部视频音频解码芯片设计生产、并具有很强研发实力的半导体公司凌云逻辑(CirrusLogic纳斯达克上市代码:CRUS)在中国的生产悄然加速。

  然而国内DVD生产厂商的态度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各大厂家不但没有跟风,反而压缩产量。

  一方面是DVD芯片厂家厉兵秣马扩大产能,另一方面是国内知名DVD生产企业准备减产。但同时权威机构预计,今年国内DVD的产量将超过2002年3600万台的纪录,其中的供需黑洞怎样才能填满?

  供需黑洞?

  来自海关数据显示,为凌云进行芯片封装的苏州代工厂2002年12月的原料进口数额高达上千万美元,超过了凌云2001年全年的总和。而以前,凌云的原材料进口一般只有100万~200百万美元。凌云还承诺,如果苏州厂家交货及时,产品合格,凌云将继续大规模地下单代工合作。

  卓然(Zoran)、LSILogic也和凌云逻辑一样是DVD解码芯片的重要设计企业。这三家公司设计生产的芯片一度占全球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据了解,卓然去年底的一份原材料进口备案合同就超过了一百万美元。而LSILogic已表示了积极进入中国的意向,并在苏州等地进行了实质性考察,近期内择厂委托加工的意向已十分明显。

  同样提供DVD芯片的台湾企业,其产能也将扩大。“国内大品牌,比如万利达、步步高、金正、宏图等80%都是使用台湾联发科技(MTK)的解码芯片。由于世界各地的DVD大厂对联发的芯片需求旺盛,我估计联发的产能也会扩大。”宏图数码科技总经理沈友忠告诉记者。

  在全球DVD服务芯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台湾扬智科技称,2003年扬智的DVD芯片产量将占公司产品总量60%以上。而2001年的比例只有30%。

  根据以上种种迹象,有市场人士认为,2003年国内DVD产量将持续火爆。上海市音响协会有关人士称,2003年国内DVD整机的产量有望突破3000万台。其中出口、内销各占一半。

  来自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的报告显示,包括彩电、视盘机在内的家用视听产品在2002年1至11月份增幅达到26.6%,对全行业增长贡献率为35.2%,拉动家用视听行业生产增长20.9个百分点中的4个百分点,对全行业生产做出重要贡献。

  而国内众多DVD厂商并不乐观,亦没有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其决定异常惊人。

  “我们将会压缩低价格DVD的产量,增加高价位DVD的产量,所以总产量不会增加,也许还会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专利费的问题。”新科集团新闻发言人樊文建告诉记者。

  上广电、宏图DVD等企业的内部人士也和新科持同样态度。

  使国内各大DVD厂家裹足不前的原因是:从2003年1月1日起,内销的DVD也要征收专利费。

  国内DVD生产厂家要向6C(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时代华纳、东芝、JVC联盟)、3C(飞利浦、索尼、先锋联盟)、1C(法国汤姆逊公司)、杜比公司、DTS以及MPEG-LA支付每台总额21.3美元的专利费。专利费体现了对这些公司提出的光盘写入格式、光盘保护形式、声音处理方式等行业标准的产权保护。

  劣币驱逐良币?

  2002年6、7月份,恰是国内DVD厂商交纳专利费的敏感时期,各大品牌DVD价格不升反降。北京、上海的大中、国美等家电连锁店内的DVD价格已经降到600元左右,二线品牌的特价机售价只有500元左右。年初刚推出的“双解码DVD”也已经跌到了800元左右。

  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生产一台DVD的成本大约为450元人民币,如果出售一台DVD就交180元的专利费,就意味着厂家每生产一台低价格的DVD就要亏损一台。

  “所以我们宁愿不做也不愿亏本。我们会做附加值高的产品,数量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新科樊文建先生表示。

  DVD出口量比较大的企业,比如新科、宏图、长虹等在2002年以前,其产品大量出口欧美。2002年6月以后,由于交纳专利费,使这些企业的出口出现了困难。如果这些企业如数交纳专利费就会亏损。

  专利费的收取,的确降低了国内DVD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上海音响协会人士坦承,“但如果3C、6C联盟内的企业要想靠专利费把中国企业彻底排挤出去也是不现实的。因为3C、6C联盟企业生产DVD的成本比国内DVD厂家的销售价格还要高,它们在国内市场上仍然无法立足。”

  “所以这个空缺将由广东、香港、台湾等地的一些DVD小厂填补。”该专家透露,这些企业专门为出口做OEM,生产二线品牌的DVD。这些小厂可以将其制造的DVD转口香港、东南亚等地,使3C、6C等无法找到这些DVD的具体生产地点,从而无法追讨专利费。

  这将在短时间内造成DVD行业不正常的现象:如果公司规模大,经营正规将被专利费压得喘不过气来;钻政策空子的DVD小厂则会“笑傲江湖”。

  樊文建表示,大厂的出路就是做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国外企业也是这个经验。比如索尼,某个产品做到一定程度后,自己就不再亲自生产了,而是交给小企业OEM为其代工,索尼则去开发更先进的、利润更高的产品。

  “专利费的收取对中国企业来讲肯定是不利的,但我们必须走到轨道上去。目前国内DVD生产企业的科技含量和国外还不在一个平台上。所以我们必须经历市场重新洗牌的混乱阶段,努力积累资本、技术和市场经验。这个阶段无法跳跃。”上海市音响协会有关人士如是说。

  核心技术

  “欧美、台湾等地的DVD芯片设计企业扩大在内地的产能,反映了DVD行业转移的趋势。”上广电凌云联合实验室的沈经理这样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半导体产业下游加工厂的地位已经确立。

  沈进一步指出,芯片厂的扩产与DVD厂家的减产其实并不矛盾,这个现象说明我国正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世界加工厂。

  “这是因为在经济要素中,中国最占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是劳动力成本低,内需市场大。而这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角色。”扬智中国区的修总经理这样认为。

  这两点也将决定中国将最终摆脱低水平加工,迈进高科技领域。因为中国价格低廉的产品,也许品质、技术含量比不上发达国家和地区,但广阔的内需市场会充分接纳这些产品,直至该产品所在行业完成资本、技术和市场经验的积累。

  “从DVD的软件部分需向3C、6C等交纳专利费,到DVD的核心部件——芯片完全需要进口,这说明从软件到硬件,DVD的核心没有一样掌握在我们手中。”一位技术专家告诉记者,“没有形成良好的开发机制、投入机制、共享机制是造成核心技术缺乏的症结所在。”

  “但通过初级加工,在积累资本的过程中完成对人才的培养、技术的积累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沈友忠说,“就像3年前DVD解码芯片完全被欧美企业垄断,台湾为这些企业做代工的时候,没有人想到2002年6月,由于MTK(联发)的服务、解码单芯片的推出,DVD芯片会被台湾企业垄断。因为通过资本和技术的积累,它们已经达到这个平台的高度了。”

  “当我们有大量的留学生在国外赚了大把的钱,技术也学会了,再回来办工厂,内地DVD行业一定会有彻底的改观。台湾原来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沈友忠说。

  [相关资料]

  DVD平均成本大约为46、47美元,主要由五部分构成:机芯12美元,电源3美元,机壳等外围配件10美元,服务、解码芯片22美元。我国目前制造DVD所需的芯片全部依靠进口。


  本报记者 高改芳 上海报道
 



----


你的一滴泪水,胜过我幸福的汪洋!笑笑
[色]:彩色、女色、出色。
            君子好色而不淫。
拒绝枪碟!

民族特色欢迎您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