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蝶恋花---人物评论】>>历史人物>>鲁迅的一些认识

主题:鲁迅的一些认识
发信人: gzyiyi(广州依依)
整理人: yerk(2003-03-30 22:27:38), 站内信件

一、鲁迅是一位知识分子
    在军阀当到的社会,为了加强自己的控制势力,靠民众不大可能,当时民众非常贫穷,没有资金支持军

阀政府。唯有签订不平等条约,博取到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帝国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实行愚民政策。帝国主

义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控制了中国。中国的知识分子觉悟到了,鲁迅是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教育者,他奋起成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倡导者。在这些知识分子的领导下,爱国主义运动一度风起浪涌。

二、对待青年的态度变化
    鲁迅深受尼采的思想影响,认为年轻人总是比年长的人更加先进,他一向尊重年轻人,爱护他们,许多年轻人批评他,他也默然没有做任何反驳。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马克思的书本影响下,他认识到对待年轻人也必须一分为二,年轻人当中除了一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也有“落井下石”之徒。

三、苦闷
    在没有看到新思想这些外力之前,军阀政府的统治令这一拨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思想没有得到传播的土壤,处处受到压制、打击。他苦闷,不知道将来要走的方向,他曾在一片极短的剧本《过客》中,展示了自己沉重的苦闷,他不知道自己以后的方向在那里,剧本上说他很疲倦,梦里放佛听到一个听音,在催他,他只好有起来跟着走了。这个小小的剧本,正是当时鲁迅一腔热血却找不到方向的写照。他读了马克思的书后,认为以前的思想倒塌了,有了新的方向。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救国之道。

四、杂文
    鲁迅之所以善于杂文,有很特殊的原因,一是当时文人相互不服,倾向的思想不一致,几大文人拉住他文战不止,鲁迅在这些文战中,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大家都知道长篇的写作需要安静的环境,而他缺乏这种长篇的环境。二是鲁迅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写长篇实属一件难事。

五、爱国观点
    鲁迅热爱国家的观点,散布于他的散文、杂文之中。我想爱国的精神,不应该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觉悟。他看到中国人围观中国人被杀头的境况,看到了国人的麻木,他期盼大家的醒觉,这是一种帝国主义侵略的行为。他愤然在驳斥军阀政府害怕友邦惊诧的文章,矛头直指入侵中国的“友邦”与军阀政府,这些对国家深厚的情感与对敌人斗争的精神,每一个学生都曾经被这些文字深深触动过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

六、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起因
    45年以后,中国的文化论坛处于松散的状态,为了竖起一面旗帜,有利于往一个方向发展和靠拢,鲁迅被灌以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之名。
    其实,鲁迅在当时文人之中,他是配得上这三家之名的。而至于某些人盲目过分吹夸鲁迅的现象,也是有的。但这面精神的旗帜,在45年后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无可厚非的。新文化的方向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

七、面对许广平的爱情
    鲁迅是一个敬爱年轻人的长辈,对于许广平的爱,他原不敢接受,认为倘若自己接受了,则是对她的辱没。在徐广平执著的爱下,他们才终于走到了一起。在他们婚后的10年之间,鲁迅的创作数量之大,大家都知道了。


    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之中,鲁迅是一个值得深深敬重的人物,无论是他的精神,还是他的行动,都打动着去认识他的人。认识他,年轻的一代人更加理智,也更加准尊重历史。包括我自己在内。


----
http://myface.163.com/myface?username=gzyiyi   
依依在桃花树下
等待她心爱的猫猫
一头撞过来 
--------
my qq:21035374 

欢迎到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网站浏览 :)
文天网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