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qf123()
整理人: glxlxy(2000-11-24 22:41:13), 站内信件
|
说起文学,文字,文章,或者诗词等等,实在是一个大的题目。我是一个凡人 ,俗子而已。不感对于诸名家先宿有什么评价。但是,一点点感触还是有的。其 实,做学问说白了没有什么玄虚,不过是做人罢了。尧传位给舜之前,曾经找过 三个人,但是,这三位都没有答应,并且认为要他们去做首领是对他们莫大的侮 辱。周王伐纣,建立了后世人最为称颂的王朝。可是,最终也得到了不是明君的 评价。因为,毕竟有许多无辜的人死于战场。这些,好象被我们忽略了。但是, 恰恰确实很重要的。老子曾经主张有道的名君治理天下,使人们安居乐业,物产 丰富,但是,并不是最好的国家。最好的国家,人们感觉不到君主的存在,法律 的存在,自然地生存着。为什么要说道这些呢?因为我们所提倡的孔夫子教育, 不过是明体辩用而已啊,体就是我们本来的没有迷失的心灵,老子曰“道”,佛 陀曰“性”,夫子曰“一”;用,就是我们在这种心性里流出的无量所行。所以 ,真正的圣人著述都是十分小心的,哪里象现在,什么人都可以出作品啊,甚至 骂人都可以出名。出师表的诸葛先生,如果作为文人,一定是文豪。但是,先生 的作品少的可怜,每次读到“臣本布衣,躬耕南阳”都令我潸然泪下。不止是文 章,言语.思想.行为,都是一样,都有一定的痕迹,都是我们生活的组成,同样 ,这些组成又会回过头来作用我们自己,所以,我们怎么能不谨慎呢?怎么能以 为如何去蒙蔽取悦于人而沾沾自喜呢?是如同泉水,自然流淌出来的呀,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不谦不溢,随映而出,读之直入心底,如空古回音,意境悠然, 直呼:原来是也!是之为文也。
如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幻想着美好的未来.无论怎样的构想着 埔建未来的人生之路,都不会离开渴望真诚与共鸣!有许多人都有思想,有憧憬.可 是,这种叫做思想的东西却没有它理想的土壤,也就是没有共鸣!于是,一种渴望真 诚的孤独迫使有的人,就此沉沦,另外一部分人,却被孤独磨砺着,向自己的内心深 处挖掘,并表现了出来.如李白,苏东坡,如托尔斯泰,凡高,如贝多芬,阿炳....... .....
难道在当时没有比阿炳的作品更动听的?
因为他在被孤独磨砺的同时(也许在今天,阿炳也不会创作出那样不朽的作品 ),不断的向自己的心灵深处沉下来,沉下来,来感受它,并且流淌出来.而这种心灵 的深处,才接近人类的共性.所以说,一曲二泉映月,拉出了当时整个时代的呼唤.
这种热爱生活,深深的投入到生活却被孤独痛苦的磨砺而感触到的心灵深处 ,用画来表现出来,就是画家;用笔来表现出来,就是文豪;用音乐表现出来,就是乐 坛巨匠......
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有过残酷的对待自己的念头,来享受过后的快乐感,这也是 一种心灵的渴望体现,只不过是方式不同罢了.
于是,颤抖的心啊,发出了渴望真诚,渴望共鸣的呼唤.
那么,我们是怎样做的呢?是不是在向心灵深处探索的同时,在用心品味生活 的过程中就被孤独无情的摧毁了呢?我们又怎么能被摧毁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在 这世上腐朽一生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当我们学习到或者感悟到一些道理,在生活中一下又 被触动,从心灵的深处感受到了,这时候,才能说:我懂了,我真的懂了.这时,就会有 一种喜悦升腾起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当我们对心灵深处,对生活有了很深 的感触(悟),必定会有孤独感,这就是远啊!人群的远啊!不是美国到上海的远啊!可 就在这时,有人懂你(伯牙子期),你才会喜悦!心灵深处的喜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可是,这一生就没有人懂你,我们依旧坦然,从容,不会因孤独而烦恼,这,就 是君子!这,就是君子的德行!
我祈祷:从现在开始,从现在的念头开始,让所有人的心灵,充满-------祥和- --------
为文当从做人开始 做人当从检点自心开始 检点自心当从现在开始
sqf123草于十一月 廿四日
。。。。。。。。。。。。
。。。。。。。。。 。。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8.4.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