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客家风情>>〖感受异地.民俗民风〗>>【 节庆习俗 】>>乡村墟日

主题:乡村墟日
发信人: xnbgx(大漠清秋)
整理人: lyl0753(2003-02-24 20:50:38), 站内信件
在民间的口语中,一般把乡镇称为墟,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日称为“墟日”。墟日到了,农户把自己生产的粮食、日用品挑到乡镇所在地去进行交易;小商小贩更闻风而动,把城里的商品运到墟场高声叫卖;需要购物的村民们早已把袋里的钱捏湿了,蹩足了讨价还价劲头往墟场赶,这是叫“赴墟”。买卖双方完全了交易,带着胜利果实回家离开墟场,叫“散墟”。墟日的第二天叫“墟背日”,是最没有生意做的日子,一般墟里商贩都在这个时候进城采购或补货,为下墟的好生意做准备。
    各乡镇的墟日有不同的日子,一般是分为“一四七”墟、“二五八”墟、“三六九”墟,两个相邻的墟镇,它们的墟日总是相邻一天而不会重复,这样就能让卖买双方都有较会的交易机会。各墟按其历史习惯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如新陂墟的“鸡哩行”有“鸡里好卖墟墟来”的民谚;岗背墟的“石灰行”远近闻名,连江西省都有客户。一般把人流量大、交易量多、散墟晚的墟,叫老虎墟,反之叫帕哩(一种身体很小,游得很快的鱼)墟。

    商品交易一般按商品的内容分类,如粮食方面的有:“米行”;牲畜类的“鸡哩行”、“猪哩行”;服装类的“布行”等。一般墟日最热闹的要数另类的小商贩,如卖老鼠药、卖蛇药、卖跌打药的,还有算命的。他们或编成顺口溜高声叫卖,诸如:
   “老鼠药,家家用得着,一家买到了,十家都安乐:上夜吱吱叫,下夜硬翘翘。。。唔吃就灌,唔死就摔。。。”之类,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卖草绳的妇人已经很老了,如果家境好,她大可在家里享福了。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到,也许她的生活,正如她跟前麻绳,虽然糙粗,但在手中溜过的日子,也许很长很长。。。。 

   卖跌打丸的则早早就把砖头摆在摊位上要给各位表演单掌开砖,功夫带解了又系,劲运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见他开打;算命的故作神秘,摆开了八卦生辰,要给你指击一条富贵之路。关于他们的圈子有个很酷的说法,这就是金庸笔下常常出现的“江湖”,只是江湖少见侠客而已。客家人通常也把这些人叫做走“江湖的”。给各位介绍一个“走江湖”骗局:

     
  这是我到墟镇拍摄时的目睹的一个骗局:右边戴白草帽者手里抓一个红布袋诱人摸奖,中间一个同伙故意问清小钱能得大奖后,就把手伸进袋里摸奖(见图)。当然是得了一个大奖,然后就用高八度的声音大喊:“我中了!我中了!得了两百元!才有了十五元呢”。身旁边的妇发也僵硬地干笑,高声叫嚷太好了,太好了。那么拙劣的表演,居然也有不少人上当。我想上当的人他也知道这两个妇人十有八九是同伙,但看到妇人手里的二百元,花花的、闪着蓝蓝的诱人的光时,心里便的咕开了:“万一她是真的,自己不摸不是亏了?”。忍不住再看一眼蓝蓝的百元券,就什么都忘记了,利令智昏! 

  
http://www.xingning.org/xingning/sjsy.htm   图片地址


----
如果你想到客家地区旅游,找我最好了,我介绍东东给你吃找地方给你玩啦!别忘了我的QQ133268哦。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