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南粤大地>>★★广东民俗风情★★>>元霄*****(转)

主题:元霄*****(转)
发信人: freeforall(浮光掠影)
整理人: carolinejune(2003-03-11 16:03:14), 站内信件
  (一)上元:上元源自於道教的「三元日」,原來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七月、十月之聖日分別定為上元、中元、下元,這三天又是三官一天、地、水三官的誕辰,三官在民間又稱為三界公,是宇宙之神。

  三官指上元賜福天官一品紫微大帝,誕辰日為正月十五日;中元赦罪地官二品清虛大帝,誕辰日為七月十五日;下元解厄水官三品洞陰大帝,誕辰日為十月十五日。每年正月十五日上元節,信徒要向三官大帝舉行祈福,祈禱國泰民安,農工商各業興盛。因三官大帝的生日分別在上元、中元、下元,所以三官又叫做「三元大帝」。

  民間另有一種說法,認為三官大帝便是堯、舜、禹三位皇帝。在祭祀上,堯被尊稱為「天官大帝賜福神」,在道教被奉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大帝」,位居紫微宮,傳說上元夜,堯帝會下凡到人間賜福,所以在正月十五日上元這一天民家掛「天官賜福神」的軸圖,夜裡提燈遊行,迎接天官賜福神下降。道教奉舜帝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大帝」居清虛宮,七月十五日是舜帝下凡間赦罪之日,這天家家戶戶以牲醴祭拜祖先也在廟埕或門口擺上祭品拜陰間鬼魂,稱為「中元節」。因舜帝事親至孝,因此中元節又叫「孝子節」。道教尊奉禹帝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大帝」,居清華宮,十月十五日是禹帝下凡人間為民解厄之日,所以下元節又稱「消災日」,那天家家戶戶備香燭牲品到神廟,拜祭水官大帝。

  (二)猜燈謎:燈謎是中華文化中非常有趣的一面,從春秋時代的「隱語」到漢魏稱為「謎」,到南宋才有人將謎語寫在燈上,在上元節讓人猜謎,早期是由寺廟主辦,把謎面貼在燈下任觀眾猜謎,猜對了打三通鼓,鼓聲「咚,咚,咚!」咚與通字諧音表示猜對發給獎品,如今猜燈謎的活動已推展廣為流行,尤其是正月時,百貨公司、報社或文教機構均隨處可見,為元宵節頻添一大樂趣。

 ( 三)聽香:聽香的習俗是少女為了卜運氣,看今年是否能夠嫁個好丈夫而來的。一些待字閨中的少女,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通常出她自己或她的母親、姊姊們,在元宵夜的子夜時刻,偷偷起床,先在自家神前,燒香點燭,擲筶占卜應走方位後,到別人家的窗戶或屋子旁邊,趴在牆壁上偷聽別人對話,並以第一句為準。

  聽到之後,趕緊跑回神明廳,一方面訴說心事,一方面默問神明。這時,如果筊杯是閉著的就是吉祥,是開著的話就不是好兆頭!譬如說:當她聽到別人說到「吃甜餅」、「花正開」或「月正圓」等語時,回家後又擲到信杯,那就表示她的喜事已近,不久便會有人前來提親。另外,如果是少婦們從事這項活動,則多半是為卜其生男或女。

  (四)鑽燈腳:鑽燈腳有二則傳說故事。一是:古時候的老百姓,在元宵夜時,會由母親帶領著未出嫁的女兒,到寺廟中去燒香祭拜,順便許個願。事實上,這是古時候的一種有趣的相親方式。因為古代的男女不敢公開戀愛,所以沒有什麼男女社交的機會與場所,通常都是靠媒婆來完成婚事,而這就是雙方父母親及媒婆暗中安排雙方暗窺對方的機會。

另一則傳說:婦女鑽過燈下,就會生男孩,因燈音通丁,於是,一些沒有兒子的婦女,在元宵夜出來,在花燈下亂鑽。可是,她們因為怕別人看出她們的心事及用意,所以通常都會佯裝是在欣賞花燈,而非常小心、害羞地去撫摸花燈,含「穿燈求貴子」之意。

  (五)偷俗:為了點綴上元夜的樂趣,通常是未婚少女,偷取他人之蔥、菜為婚嫁吉兆。早期四川人過元宵的特殊習俗-四偷: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簷燈四偷紅。偷湯圓是新娘子娶過門一兩年還不見「中廣」之姿,於元宵夜唆使小叔乘人家獻湯圓上供門神,正當叩頭下地時,拿起湯圓?走送給嫂嫂,祈求象徵幸運的湯圓真有催生助胎之功。偷青是元宵夜跑到郊外菜園偷青菜,據說吃了以後,強精強身,充滿青春活力。偷簷燈是夜深人靜,把簷燈偷去,第二天看著人家將偷得的簷燈,擺在舖設紅布的抬盒中,鑼鼓喧天地送到大戶人家去領賞時,除了會心一笑,祇有暗中禱告送子娘娘早點把兒子送到這戶收藏的人家去。偷紅就是偷菩薩頭上所披掛的紅巾。偷紅布的人多為不結珠胎的婦女,被偷的對象是送子娘娘。

  (六)照月光、照水井:據說元宵夜觀月,浴月光,會受孕,中秋夜也有此風俗。照水井風俗則是少女們相信「照水井面較美」的說法,在明月當空之際,去俯視井水,希望自己變得更可愛,而有花容月貌



----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