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闽南风情】>>〖闽越史话〗>>[温陵春秋]>>温陵春秋 Ⅰ ZT

主题:温陵春秋 Ⅰ ZT
发信人: gaosuiying(winchen)
整理人: fantast(2003-02-28 23:38:03), 站内信件
温陵春秋
 
  据最新考古发现,距今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在今泉州土地上就有人类聚居生息。 
  新石器时代,泉州先民已掌握水稻种植和陶器制作技术。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西周,今泉州为七闽地。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今泉州属越国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今泉州属楚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今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今泉地属闽越国。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设立冶县,隶会稽郡。今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三国 

  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候官县。西晋 

  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今泉州市区东街建白云庙,即今元妙观,为泉州最早的道观。 

  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析建安郡地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属晋安郡。 

  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在晋安县治(今南安市丰州镇)西建建造寺,宋初陈洪进增建,改名延福寺,为福建最早的佛寺之一。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中原战乱,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后改南安江为晋江。南北朝 

  梁天监间(公元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郡治设晋安县(今南安丰州镇)。今泉州地属南安郡晋安县。 

  陈天嘉三年(公元562年),印度高僧拘那罗陀(真谛)挂锡南安九日山建造寺翻译佛经。 

  当时,晋安已有大船与南海国家通航。 

  陈光大二年(公元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在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

  隋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福建历史上始见“泉州”地名。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属泉州,辖今泉州(除德化归属闽县外)、厦门、漳州、莆田等市地。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建安海龙山寺,殿中供奉千手千眼观音。1991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称由安海龙山寺分炉到台湾的龙山寺达400余座,历代均来此谒祖朝拜。 

  唐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置莆田县。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穆罕默德门徒三贤沙谒储、四贤我高士来泉州传布伊斯兰教,后卒葬今泉州市区东郊灵山,俗称圣墓。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丰州撤销,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泉州发生蝗灾。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八月,泉州大暴风雨,海水冲上陆地,毁坏庄稼庐舍,为泉州首次史载风暴潮。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六月,阿拉伯穆斯林侯赛因·本·穆罕默德·色拉退来华传播伊斯兰教,卒葬泉州。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以前,据清晋江蔡永蒹《西山杂志》载:“智空(救唐王闻名的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后历经兴废,至“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秋诏焚少林寺……从兹无复敢修者。”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唐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奉命往泉、潮间征讨少数民族起义,随带大批将士入闽,途中驻扎于惠安北部。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州民黄守恭舍桑园为寺,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改称开元寺。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复以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治所仍设今南安丰州镇。同时析莆田县西界置清源县(今仙游县),隶属武荣州。圣历三年州复废,属县仍隶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又于今泉州市区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4县。在北隅依云榭筑衙,并建六曹都堂署及参军厅,衙前辟南大街为市。不久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