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oolgameboy()
整理人: lly(2000-08-09 00:56:59), 站内信件
|
厦 门 大 学 概 况
厦门大学是由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 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校址位 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岛东南部,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整洁优美的校园堪 称全国一流。目前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和众多侨乡中唯一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 学。
建校之初,陈嘉庚先生亲自定立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七十八年来,经过 几代厦大人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创业,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爱国爱 校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侨、台、特、海”的鲜明办学特色,在海内外享有良好的 声誉。众多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曾在这里执鞭授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 人才。建校迄今70多年间,已先后为国家培养6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不少 人已成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部分已成为各领域的杰出人物,绝大多数成为 我国各条战线的骨干。在两院院士中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达30余人。
抗日战争期间,厦门大学被迫内迁闽西山城长汀,条件极端艰苦,但自强不息的 厦大人并未停止办学,从1939年起举行的“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中,厦大连续 两次夺得国立大学第一名的好成绩,被誉为“印度加尔各答以东最著名的高等学 府”。1946年学校迁回厦门。新中国诞生后,厦门大学走上了新的历程。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厦门大学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1962年被确定为国家重 点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大学迈入新的发展时期,邓小平、江泽民、李瑞环、李岚清 、钱其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厦门大学的发展,曾亲自来校视察并与师生 座谈。学校根据地处经济特区的新形势,提出了“立足特区、面向全国、发挥优 势、主动服务”的办学新思路,在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走出 了一条较为成功的“共建”之路。1995年6月,厦门大学“211工程”建设通过了 部门预审;1997年4月,通过了专家立项、审核,被确认为是一所“学科门类较为 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基础研究力量和师资队伍较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 的国家重点大学”。
厦门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曾经培养了我国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审计学博士、财政 学博士、高等教育学博士、海洋学博士。近20年来,已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 4000多名。1996年3月,教育部首批批准厦大建立研究生院,标志着厦大已成为国 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学校还拥有经济学院、法学院、艺术教 育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海洋与 环境学院、管理学院、医学院、人文学院、外文学院、生命与科学学院、成人教 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相 当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其中包括27个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系、外国语言 文学系、历史学系、数学系、物理学系、生物学系、海洋学系、化学系、材料科 学系、化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自动化系、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 学系、经济学系、计划统计系、会计学系、财政金融系、国际贸易系、企业管理 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哲学系、法律系、音乐系、美术系)、52个本科专业、7 3个硕士学科点和25个博士学科点。财政学(含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高 等教育学、中国古代史(含经济史)、物理化学、动物学等7个学科专业被定为国家 级重点学科,化学、生物学、应用经济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6个 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点招收博士后人员。化学、生物学(含海洋 生物学)、历史学、经济学被列为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目前“211工程” 重点建设的8个学科分别为:物理化学与应用化学、现代动植物生物学、海洋资源 与环境、信息光电子材料与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学、东南亚问题和台湾问题研究 、经济理论与管理、国际经济法及台港澳法。
学校现有教职工3179人,其中:专任教师1007人,专职科研人员336人,现有中科 院院士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博士生导师13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 专家11人,共有教授、副教授800多人。中青年教师中有7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 基金,3人被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0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我校列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的特聘教授岗位有:物理化学、动物学、分 析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生物。目前,在校学生达12152人,其中本专科生 10035人,硕士生1695人,博士生422人,外国留学生311人,港、澳、台学生176 人,新高职学生325人。另有海外函授生6982人。
厦门大学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科研基地。全校设有40个研究院、所、室, 有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细胞工程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材料 和生命过程分析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海洋生态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教育部文 科文献信息中心等。改革开放以来,厦大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近 300项,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仅“八·五”期间就有23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 奖励。厦大的台湾研究、南洋研究、海洋研究、特区研究等也颇具特色,堪称独 树一帜。
厦大已先后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 作关系,自1980年起已成功举办30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每年均派出数十名教师 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先后接待外籍专家2000多人次来校 任教、讲学或研究。在对台交流方面,厦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 的人文优势,学校广泛开展与台港澳学术界及民间各界的交流,先后与台湾24所 高校、63个研究所和34家新闻媒体建立学校联系,成为祖国大陆对台教育、科学 、文化交流最活跃的高校之一。
学校校舍建筑面积从“文革”前的16万平方米增至目前的近60万平方米,图书馆 藏书200多万册。近年来,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大力改善,校园高 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几十年来,海内外校友、华侨和 社会各界弘扬嘉庚精神,不断为厦大慷慨捐资,兴建校舍,设立各种奖教奖学金 ,在学校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学校在建的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嘉庚 楼群”就是由校友、华侨捐建的。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竞争与挑战,厦门大学已为新世纪的辉煌构建了新的发展框架 ,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1世纪初,把厦门大学 建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目 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注:以上数据截止日期为2000年1月20日
· 学院设置: 16个
研究生院
人文学院、外文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化学化工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海洋与环境学院、医学院 、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 系:27个
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数学系、物理学系 、生物学系、海洋学系、化学系、材料科学系、化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自 动化系、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学系、经济学系、计划统计系、会计学 系、财政金融系、国际贸易系、企业管理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哲学系、法律 系、音乐系、美术系
· 本科专业: 52个
哲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法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 行政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俄语、法语、日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 告学、音乐学、美术学、历史学、考古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 术、材料化学、统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 工艺、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 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环境科学、艺术设计。
· 专科专业:3个
飞机维修工程、音乐教育、美术教育
· 博士学位授予点:25个
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统计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高等教育学、 汉语言文字学、英语语言文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 、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海洋化学、海 洋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环境科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 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 硕士学位授予点:73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 ;数量经济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 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族学;高等教育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 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学; 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戏剧戏曲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 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 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 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 洋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 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
· 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
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经济史)、物理化学、动物学
·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项目:8个
物理化学与应用化学、现代动植物生物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信息光电子材料与 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学、东南亚问题和台湾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与管理、国际经 济法及台港澳法
· 省级重点学科:10个
海洋资源与环境、凝聚态物理与信息光电子材料、分析化学、微机电系统与微机 系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台湾问题与闽台关系研究、民商法学、企业管理 、政治经济学、传播学
· 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
化学、生物学(含海洋生物学)、历史学、经济学
· 科研机构(处级以上):16个
物理化学研究所、亚热带海洋研究所、南洋研究所、台湾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 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经济问题研究 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寄生动物学研究室、抗癌研究中心、新技术开发研究所 、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人口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文献中心:4个
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
化学、生物科学、海洋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
· 定期出版的专业期刊:13种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中国经济问题、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南洋问题研究、南洋资料译丛、台湾研究集刊、经济资料 译丛、国际经济法论丛、外国高等教育资料、海外华文教育、电化学、数学研究
· 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
蔡启瑞 张乾二 田昭武 黄本立 唐崇惕 万惠霖
·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
林祖赓 洪华生 杨国桢 邱华炳 胡培兆 黄美纯 李如荣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1人
张乾二 胡培兆 唐崇惕 万惠霖 林祖赓 陈金泉 许经勇
许克平 张鸿斌 杨国桢 林仲华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人
郑兰荪 孙世刚 林昌健 田中群 黄培强 杨 勇 戴民汉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
郑兰荪 曾华群 田中群
·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0人
郑兰荪 田中群 商少平 杨 勇 陈金灿
陈支平 廖益新 杨 斌 曲晓辉 王 旭
· 列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的特聘教授岗位:5个
物理化学、动物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生物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1.106.1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