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n72kaiyun()
整理人: glxlxy(2000-11-19 11:31:27), 站内信件
|
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 平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
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
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
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僧人
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
山以僧名,闻名遐迩。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平平无奇的鲤城区西街,
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
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
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
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 687年),前后
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
天王殿的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
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
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
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
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
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
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
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
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
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
八棵 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
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
贔屃 。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 猊,炉身周雕幡
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 座
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
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
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
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
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
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
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
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
,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 寺
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4.68.2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