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shw(阿敏)
整理人: yerk(2003-03-01 10:50:27), 站内信件
|
任何人都不法阻止IT业的迅猛发展,它带来的不仅是信息,更主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演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方快字,也不自觉中受到了冲击和变迁。这时我们都会想到汉语拼音方案的可行性和续延程度,因为它是普通话的关键基层。。。
1958年的今天,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了国务院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议案,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吴玉章主任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会议决定: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原则同意吴玉章主任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认为应该继续简化汉字,积极推广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首先在师范、中、小学校进行教学,积累教学经验,同时在出版等方面逐步推行,并且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求得方案的进一步完善。
我们知道,学习普通话必须兼顾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汉语方面的分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不但各大方言区之间的语音系统差别大,就是一个地区、一种方言内部也常在语音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而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是有限的。可以说,语音差异是造成交际困难的主要原因。所以,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是学习以北京语音为准的标准音,学习语音必须专注地通过口、耳的训练才能学好。而汉语拼音方案就是掌握语音的基础一环。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汉语拼音方案同样存在着不足。这就是拼音输入效率低的根本原因。这是汉语拼音方案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挑战下暴露出来的弊端之一。第二大弊端: 声调体系不规范。在汉语利用"ˉˊˇˋ"分别表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不容易书写和输入电脑,因此造成许多路标,人名,地名只写拼音不表调的事实。
对于拼音文字,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缺陷。问题是,哪种问题更大一些?作为中国汉字区别与其他文字,最主要的就是,它的表意和象形方面。推究历史,不夸张地讲,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独特的内涵和来源。我们在认同世界上的流行语言在扩张,但也看到了我们的文字同样倍受洋人喜欢和接受的事实。。
多元文化在激烈碰撞之时,语言文字不可逃避的经受考验和洗礼。我们有信心,因为既然有碰撞,就有胜和负,至少是谁占主流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