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纵情山水】>>〖闽南画册〗>>〖泉州风情〗>>◆泉州的中国之最◆>>中国之最在泉州之一<<天后宫>>

主题:中国之最在泉州之一<<天后宫>>
发信人: kittyy()
整理人: lly(1999-11-10 00:51:51), 站内信件

 
 
天后宫又名天妃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妃宫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
、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行宫。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素有“温陵圣庙
”之称。
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据《泉州府志》载:“是年,泉州浯
浦海潮庵僧觉全梦神命作宫,乃推里人徐世昌倡建。”以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
1122年)钦赐妈祖庙额“顺济”为名,称“顺济庙”;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
年)和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世祖两次册封妈祖为“天妃”,妈祖神格
提高,“顺济庙”随之易名“天妃宫”;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郑和出使西
洋路经泉州,曾奉旨修庙。此地昔日为:“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官府曾在此为
商舶出洋举行祭海大典,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八月十四日,“以将军
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特封天后”,自此,天妃宫改称为“天后宫”;清道光
年间(公元1830年-1850年)加封妈祖为“天上圣母”。

天后宫历代均有修复。目前,除较完整地保存有雄伟的大殿、后殿等古代建筑外
,近年来,在政府及海内外信众的热心资助下,已经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
鼓楼、东西长廊等建筑,并将继续复建梳妆楼。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
藏陈列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和民俗文物。

历史上,由于妈祖故里莆田隶属泉州管辖,也由于泉州在宋元时期为世界最大的
对外贸港口之一,泉籍移民常由此庙迎接妈祖赴海外奉祀,妈祖信仰随泉州外交
往的发展、海交贸易的兴盛、移民热潮的兴起而远播台、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地
,影响深远。因泉州古称温陵,故有“温陵妈祖”之称。

 

全国最早的天妃宫

泉州天妃宫(亦称妈祖庙、天后宫)位于市区南门天后路,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
1196年〉,当时赐额“顺济宫”,是全国最早兴建的天妃宫.

相传天后林默娘为莆田湄洲人,系唐未都巡检林愿之六世孙女,生于北宋建隆元年
(960年)三月廿三日。据说默娘自幼聪明好学、勇敢善良飞,能预知气象变化,有
驱邪治病和泅水航海的本领,因此常给邻近乡民施诊、施药,也常出海救助遇难的
渔船.传说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天,林默娘羽化成仙,白日飞升
,因此民间称她为“龙女”、“神仙”,历代尊其为航海保护神.明成祖敕封为“
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清康熙帝敕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
天后”,神号“天上圣母”,俗称“妈祖娘”.

据《泉州府志》记载:泉州天后宫庙址所在之处,当时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自宋代以来,无论军舰、海舶、渔船出海均奉祀妈祖娘娘.明永乐五年〈1407年),
出使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修此宫,至永乐十三年〈14l5年〉改
称“天妃宫”。明代凡派官出使琉球、暹罗、爪哇、满刺加等国,皆来此祭祀祷告
.清康熙十九年〈l680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部将施琅上表奏请天后显圣助阵,其
神号便由天妃进封天后.庙遂改称“天后宫”,并待赐春、秋二祭.

泉州天后宫是国内报早、规模最大的妈祖宫,历代均加扩建修缮.现存大殿、后殿
、东翼亭子及东廊,均保留着明清的建筑形式,其布局严谨,颇为堂皇.后殿有婆罗
门教式石柱两根,风格与开元寺大雄宝殿的相类.前殿原有清初所刻青石龙柱两根
,为闽南石雕杰作,现已移至开元寺。

泉州人自宋代中期至明、清以来.大量移居台湾及海外,妈祖信仰也随着他们的足
迹而遍及世界各地,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台湾、香港、澳门及东南亚诸多国家和
地区,甚至远及西欧.全球妈祖庙在千座以上,成为航海者“有感必应,无远不届”
的精神依托。

台湾及东南亚各国的众多妈祖庙都由泉州及前回湄州天后宫“分神”而立。由于
同源同宗,亲缘相承,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台胞和海外侨胞前来泉州天后宫朝拜,共仰
海峡女神。

----------------------------------------------------------------------
----------
 

 

--
                          山无棱 
                          天地合 
                        才敢与君绝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70.1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