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闽南风情】>>〖闽南方言〗>>【方言历史】>>外借词与文化传播

主题:外借词与文化传播
发信人: maxtsai()
整理人: icesnow1216(2002-03-22 12:13:15), 站内信件
文化交流包含着双向性,域外文化对泉州的影响在泉州方言中留下了痕迹;泉州
文化和方言也同样对其他国家有过较大的影响。这说是说,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和
接触总是相互渗透相互受惠的——正所谓投桃报李。

  泉州方言对欧洲影响最大的要数“茶”[te24]了。16世纪下半叶,茶叶开始
传入欧洲,“茶”这个词也被借入西方语言。现代英语“茶”叫tea,法语叫thé
,德语叫tee,都源于泉州方言“茶”的读音。可见这些国家的茶叶是从泉州海路
输入的。另外,俄语的“茶”叫*,是北方方言“茶”[ts‘a]的对音。可见文化
的交流与语言的借用往往是同步的。英语中有bohea(武夷茶)、pekoe(香红茶)
、oolong(乌龙茶)、congou(功夫茶)、hyson(熙春茶)、souchong(小种)等与“茶
”有关的词语,其中 bohea、oolong、congou是从泉州方言中翻译过去的。另一
个有趣的现象是,英语在翻译“红茶”和“绿茶”时的方式:“绿茶”green te
a,“红茶”black tea。显然其定语意译的角度与我们的不同,汉语取茶水的颜色
,英语取茶叶的颜色。 这种译法可谓英语和泉州方言的合璧。

  泉州是华侨的故乡,是南洋群岛侨民的祖籍地。泉州华侨在远航东南亚各国
经商时,不仅带去泉州的特产,也带去泉州的方言和文化。据统计,菲律宾马尼
拉的华人在1971年的人数,大大超过全菲其他外国人的总和,可知泉州人在菲律
宾影响之大。泉州人带去泉州文化,诸如崇拜祖先、厚葬死者、数世同堂等风俗
习惯。许多菲律宾人的姓名也源出华侨之姓。据说吕宋岛上的仁加因市(Lingay
en)是因中国盲人林加延而得名的。菲律宾他加禄语中可以找到许多泉州方言借
词。例如:

hatsing (打喷嚏) diko(二哥) bihun(火粉、即粉干)

kuga (姑爷) ukoy(乌糕) caipo(菜脯,即萝卜干)

在印尼——马来亚语系中,泉州方言借词也不少。例如:

misoa(面线,即线面) tangué(冬瓜糖) tahu(豆腐) 

kongko(讲古,即聊天) tauké(头家,即老板) sinsé(先生,即中医) 


singkék(新客) kuntau(拳头) kia-kia(行行,即走走)

--
一直以来我都在追寻生命中的爱!
小峰@广州网易
E-mail:[email protected]
ICQ:40123567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1.145.9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