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电脑技术>>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行业动态>>笔记本呼唤“全能选手”

主题:笔记本呼唤“全能选手”
发信人: tingg-ps()
整理人: ranfish(2003-02-18 23:05:30), 站内信件
本文选自:中国计算机报


  2002年我国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增速达到35%左右。而2002笔记本市场一大看点,就是价格战此起彼伏。上半年国外品牌IBM、戴尔、东芝和惠普等一系列降价行动(如IBM ThinkPad中的一款下调4700元,降价之猛,令业界震惊)。然而不谋而合的是国产笔记本三大厂商都以静制动,直到4月份才在价格上有所变化。真正意义上大打价格战则要从下半年开始,降价幅度都在3000元以上,联宝的三次“雪崩”降价,更是史无前例。 

  价格战给市场格局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国外品牌终于不得不放下行业驱动者的“架子”,一改以往平稳的市场推动方式,开始以一个市场争夺者的身份挥舞着价格利剑拼杀在国内笔记本市场。  

  性价比不是价格比,只打价格战将不会有出路,笔记本需要的是在技术、产品、品牌、服务和渠道方面的“全能选手”。 

  相反,进入2002年,国产品牌则逐渐摆脱了一枝独秀的状态,强势品牌不断增加,形成了由联想昭阳、方正颐和带领其它40余家国内笔记本电脑厂商与国外厂商整体抗衡的局面。据IDC统计,2002年第一季度联想昭阳笔记本电脑比去年同期增长43.2%,以22.4%的市场占有率居于市场第一。而2002年上半年国内消费类笔记本市场的头把交椅则被中国强势品牌的代表方正颐和夺得,而方正同时取得了亚太地区PC市场销售第五的位置,显示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可以说,国产笔记本的成功得益于其产品技术的进步和积极的市场策略,在未来的竞争中,这一优势还应加强。但同时我们看到,更多的中小型笔记本电脑厂商只是钟情于以单一价格策略为主的市场搏杀:2000年以来,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几乎每月都有一次超过10%的降价行动。而今年年初,国际品牌价格的纷纷跳水又将价格战带向了高潮。据CCID对个人消费者购买笔记本电脑价格倾向的调查结果,43.3%的个人用户希望笔记本电脑产品在8000元~11000元之间,更有23.5%的用户希望产品价格低于8000元。毋庸置疑,在7000~8000元的大众价位区间上,谁能提供最高性价比的产品,谁就能够赢得市场先机。但在产品同质化极其严重的市场环境下,性价比往往被定义成了单纯的价格比——比谁的价格更低、更诱人。 

  本来,最大的市场需求应该是优质价廉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如今却成了“低价就是一切”!迫于价格压力,有的厂商不得不减少产品功能,降低产品性能,甚至在偷工减料上大做文章。越来越惨烈的价格战,使笔记本电脑价格和性能的分野愈加明显。更加令人的担忧的是,面对2003即将来临的更残酷的笔记本市场的风云变幻,还想以单一的价格策略在众多的国际笔记本大厂商中“虎口夺食”,无疑有火中取栗之险! 

  国际厂商降价是在品牌、产品、技术、服务和渠道体系都健全完备下的有备之战,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理性市场行为。而国内中小笔记本厂商则不同,大多根基不牢,一味走低价之路并非长远之策。现在已是改单一的价格竞争策略为品牌、产品、服务、渠道等全方位的竞争策略的时候了。 

  在产品层面的价格策略已经山穷水尽的情况下,打破同质化现象成了国内中小笔记本厂商的当务之急。在国内笔记本市场起步之初,IBM、东芝等国外品牌就一直是技术的代表,高端与品位的象征。技术领先永远是笔记本市场发挥产品优势的基础,通过领先的技术才能使得产品的未来走势更好。如果时光再倒退三五年,国产笔记本厂商对技术可以说是遥不可及。但2003年国产笔记本电脑无疑有实力和必须继续延续技术这一主题。其实,重视技术、打破同质化的只有两个字:品质。好品质才是一个品牌常青不倒的根基。 

  在市场走势方面,则要继续拓展销售领域和优化渠道结构。联想在拓展国外市场已经起了个好头,在欧洲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后还应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信息化欠发达的地区,因为这部分地区要求信息化比较迫切。在国内市场,教育领域和中小企业用户将成为笔记本电脑增长的新市场,今年在这一领域将会展开激烈的争夺。同时,销售渠道的拓展也将成为厂商竞争的领域,行业和专业渠道必须更加规范,专卖店也要有所突破。 

  总之,2003年笔记本市场,在平板电脑和移动PC的双重压力下,竞争将更加激烈。国产笔记本电脑在重新洗牌过程中,谁把握了技术应用的领先地位和市场的主动权,谁就可能抢占整个国内笔记本市场的制高点;谁能更快地从单一价格高手转变成全能的笔记本选手,谁就能在潜力无限的笔记本市场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