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oyx(天留客)
整理人: commondaisy(2003-02-09 18:08:51), 站内信件
|
山居情趣
我家在粤闽赣三省交界处。83年的深秋,越省随师傅到江西的跌麻坑修发电站的引水渠。跌麻坑在大山深处,从一个小镇约需行走四个小时。因在深秋,霜雪未降,一路上蜿蜒起伏的山峦到处满目青翠,在湛蓝的天空背景下铺着层层叠叠的绿,在绿色的缝隙中偶有白云飘过,更有高山流水,一落千丈,煞是好看。间或听得山鸟鸣唱,令人神清气畅。
跌麻坑四面环山,空气清新湿润,隐隐飘有松香的味道,吸一口凉丝丝的,沁人心脾。我们靠山而居,门前是一条无数山泉冲刷而成的河流。河道曲折起伏,河中乱石嶙峋,清泉或从石上流过,或顺势飞泻而下,一串串珍珠活蹦乱跳。因在空谷,空气凝积,泉声如鸣。我每夜最喜静坐石上,听泉欢歌。无月的夜,看朗朗星光,听满谷泉声;有月的晚上,清光闪耀,如白龙舞动。山风拂过松林,竟似松风如歌。微风轻拂,远处似有渺茫的歌声;山风阵阵,又听少女吟颂群唱;大风起时,竟如黄河咆哮,又似垓下楚歌。晚上每每坐而忘返,工友几次敦促不回。真是“空山流碧水,清音洗尘心。”霎时心都变得透明,仿佛此中已无我。
转眼进入冬季,霜冻骤降。每天早上河岸上长出几十厘米长的冰凌,晶莹透剔。因泉流温高,河面袅袅飘着的雾气竟如轻纱。气温更低时,满山的树便染白了,在白茫茫的世界中便使人去了客心。这时枫叶也红了,因山中几乎都是松树,便见"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韵致了。最好看是松树上的冰初化后,更见碧绿,泛着亮光,枫叶也更显得红了。泉水因含诸多矿物质,水质清澈,性凉而甜,沏的茶更见香滑,煮的饭菜更见可口,更兼引火用的木柴皆为松木,也有家居饭菜难得的清香,因而便有“无菜能下三碗饭”的感叹。
其时因交通不便,工料有时供应不上,亦有闲暇时日。记得一日是阴历十一月十八,闲了一天,晚上几个要好的工友便想对饮几杯。可是这里方园十里没有人家,更别说酒店。一位工友听别人说过沿着山中石板路约走十里地有个小店,几人便不约而同的要去。去时尚没有月,因山中空气一尘不染,星星却是异常的清晰明亮,我们披星而出。一路上除泉声外便只听见我们的脚步声在空谷传响。大约走了一个小时,看见小路边有一个低矮的瓦房,开着门,亮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进去看果然就是我们要找的小店。小店很小,中间被两个漆早已剥落的木柜隔开,里面静静的坐着一个五十岁上下的掌柜,外面摆着三条没有漆过但已模糊难辨木质的长凳。小店东西很少,除日常用的盐和糖及过节用的彩纸外,便只有自酿的烧酒和自产的花生。掌柜见我们几个进来,便抬了抬眼皮,站了起来,但并未招呼。我们每人便自要了三两烧酒,一起买了两斤花生,站在柜边边吃边饮。掌柜的并未问话,我们也懒得和他说话,喝完算了钱便出来了。这时月亮已从山后爬了上来,世界也变得清亮了,我们便踏月而归。因酒后散发着热气,虽是冬夜,亦有些许山风,但并不觉冷。在溶溶月色中一路走去,体会着“山月随人归”的意境,几个人心情都甚是畅快。
离开山野亦快二十年了,江南的城市也走了不少,也许去的时候正是秋天,常使我有“秋尽江南无风景”的感叹。再看着城市混浊的景色,常使我想起这个名字虽不好听但景致却特别的地方。他日若告退还乡,定要找个依山傍水的地方筑庐而居。有城市朋友来访,定要留客听泉,劝客品茗,使之看远山白云,闻山野花香,听松风如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