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千秋岁---古今评论】>>【杂感】>>我心有主

主题:我心有主
发信人: ruanyx(元耳)
整理人: yerk(2003-03-22 20:13:28), 站内信件
  
                              我心有主 


    有这样一个故事: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路人纷纷采摘,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好一个“我心有主”!“我心有主”意味着的就是一个人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不为外物所役,不为名利所困,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已之妄即改之”,做一个公平公正、清政廉明之人,这也是为官者的最高准则、最高境界。 

    古往今来,为官掌权者不计其数,然而能真正做到“我心有主”之境界者又能有几人。俗话说:权随官至。一些人一旦当了官,手中掌了权,便经不住声色犬马的诱惑,耐不住清灯淡酒的寂莫,心也失去了自己的主见,乱了步调,失了常态,总是渴望能用权力换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用权力为自己“招财进宝”,替妻儿“广开财源”,让亲友“逐利经营”,甚至让一些老乡在腐败的饭桌上也分享一点腐败的东西,并用权力不断地“附加值”,不断地享受权力带来的恩泽,把一些非我所有的据为己有,从而逐渐失却我心。 

    官员的失却我心其下场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克杰,还有被誉为“五毒书记”的张二江,这些人在不犯事之前出门有警车开道,开会有秘书提包,鞍前马后奉承拍马的围得团团转,可谓春风得意,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荣耀。但社会总是公正的,这些人一旦东窗事发,即如“落水狗”一样众人痛打之,头上一串串光环、一层层荣誉也就随之黯然失色,并身陷囹圄,成为人民群众专政的对象。往日风光也如南柯一梦,云消烟散,其下场也令人所不耻。 

    贪官的失却我心不是一朝就能形成的,也不是他们所追求的。他们上任伊始,也可谓抱有远大意志,渴望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期望清政廉政地为任一方,可以说,他们起初也有“我心有主”之意。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官员的权力也成为一些小人们竟相追逐的对象。君不见,一个地方的官可以号令一方,一个单位的一把手的决策可以天马行空。于是,小人们纷纷以“糖衣炮弹”攻之,以金钱美色诱之,一次不行就来第二次,直至攻下城池打开缺口达到目的为止。而小人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就是以你的权力换取好处,或金钱或权势。 

    治本还得先治标,救人还得先救心。防止官员失却我心,做到我心为主还须从官员人做起,就是官员有一种高远之志、浩然之气、淡泊这心,拥有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哲人说:“精神就是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就是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就是高呜常向月、善舞不迎人的鹤;就是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杜鹃,是精神就能够创造贪夫廉、懦夫有立志的奇迹。”为官者一旦拥有这种精神,自能做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从而做到我心有主。 

    宋人周紫芝的《竹坡诗》是记载:“李京兆,极廉介,一日有客问,即令灭官烛,取私烛阅毕,命秉烛如初。” 李京兆不免有迂腐之嫌,但也不失为我心有主的楷模,就如古诗中所说的“天清江月明,心静海鸥知”,我心有主者,必能够点亮其心灯,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做到胸中装着百姓,手中干着事业。做官如此,做到我心有主,则国家幸甚,民众幸甚! 




----
&nbsp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