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浪漫经典小说>>==*网友文集*==>>宁是无香___________________koogen>>心径无香>>从小说《厨房》谈开去

主题:从小说《厨房》谈开去
发信人: koogen()
整理人: koogen(2000-04-16 06:54:39), 站内信件
发信人: edas (如风), 信区: 水柔香  标  题: Re: 《厨房》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Sun Feb  6 01:30:49 2000), 站内信件

哦,现在才知道这里的“我”只是小说里的一个人物,后面还有情节交待。
我当初还以为是一篇散文呢!!我当初说得也没错嘛,在第一篇的描写反
映了这个“我”的变态心理。这种变态就是一种偏执狂,这种对厨房难以
抑制的嗜好,在精神分析学上应属一种病态。从其后两篇来看,这种心理
情结的产生是与其幼年的经历有关的(这与佛洛依德对很多精神官能症起
因的分析也相同),即幼年的痛苦经历使其缺乏安全感,而厨房是当时唯
一能让她感到安全的地方,于是她便对厨房产生一种依恋。如果这种依恋
在长大后淡化为一般的喜好则没事,但若这种依恋一直都如此强烈,则说
明她仍未能摆脱幼年生活带给她的不安全感。
一般人在表面上看她对厨房的痴迷,觉得并无坏处,认为不算是心理问题,
但在其行为下隐藏着的负面心理,即对人生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全感,若不
能消除,则她将一生都不能真正的快乐、幸福。以上观点仅从心理学角度
分析,与此篇小说完全无关。
不过,很想看看此故事的发展,是否与我的分析相符,呵呵。


(以下文字是无香所回)
  你的解释当然对,可好象又不全对,因为太理性。文学要的不是寻求理
性,而是寻求表达,寻求感觉,而不是解释。——这是我理解的文学的含
义。象卡夫卡的〈变形记〉,马尔克丝的〈百年孤独〉是完全的狂想,幻
觉的世界。但读的人能进入这个肥皂泡,真实活着般呆下来,直到啪的一
声破掉,脑中火石撞击的一闪。——这就够了。作者要的效果也就是这些
吧。
  再说到这篇〈厨房〉吧,的确她是个极端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当然
分析出来没错。但分析的后遗症是只能站在旁观的立场读。书的精彩便减
半了。可作者是邀我们前去,当那个女孩去感知。(象〈变形记〉犹是如
此,如果用第三只眼看,只能觉得是神经病,不仅书是,作者也是,那还
有什么意思呢。)
  说到佛洛依德,他的理论,我不太喜欢。觉得他想对脑这个未知的世界
找个解释,象他对很多精神官能症的解释也好,人幼年经历对身心影响理
论也好,潜意识的解释也好,不是不对,而是太绝对,顺藤摸瓜一般,我
总觉得世界也罢精神也罢不是光靠逻辑理论和规矩就可以存在的,就象有
乐曲就存在噪音,有游离在外的,凌乱的无法归类的。强要个原因,因为
什么什么所以什么什么,我不太能接受。当然,我并没怎么读过,所以这
些只是我个人感性上的喜好,也许也是偏激的,我也根本也没什么资格谈。
  呵呵,最后谢谢你读了,想了,写了。欢迎一起探讨。至少我没白翻。
呵呵。^o^


(以下文字是如风所回) 
  我认为只有清楚文字下面的含义才能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要反映的情
感。象变形记,百年孤独单纯以童话或魔幻的角度去看则永远无法读
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若不能以理性的角度解读其中的隐喻,
看了只会觉得乱七八糟,荒诞可笑。象这篇小说,如果将“我”对厨
房的感觉当作我们一般的对某样熟悉东西的依恋(象你说的猫的上网
声),而不明白这是其内心自小形成的孤独与不安全感的反映,则难
以深刻体会到“我”对厨房的这种感觉的深切之疼!我相信感性与理
性结合才能获得更深的感性,所以说臭老九最多愁善感嘛,呵呵


(以下文字是无香所回)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才说得过你。但我还是坚持说不。
  作者的感觉是靠体会才能理解——我一直是这么读书过来的。
  隐喻的发现当然非常重要,那是读书极至的快乐。但那也不是要分
析来的啊。看《红楼》里明白黛玉当时为什么会那样说那样做,也许
读第一遍没法懂得。但再读再读,总有心有灵犀的一刹。
  那就是揣摩。——那也是积累感觉的过程。而不是分析。
  看一副画和看一本书,读一首诗有时是一样的。有时会觉得纯粹的
好。但却不知到底具体怎么好法。——这种感觉就象恋爱。要是说出
了我因为他英俊拉,忠诚拉而爱也不是太纯粹的爱了。——分析只是
在之外的东西。没进去前或进去之后的遁词。——真的爱是他是十恶
不赦或其貌不杨也爱的那种。
  文学也是一样的。——这是我的信念。
  因此批评家和分析家做的不是放大了作者的意图——写出作者本没
料到的东西;就是缩小——规矩简化了那些游离在外的东西。
  所以,村上春树面对记者问讯:《舞舞舞》中的羊人代表什么时说
他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张爱玲在〈谈画〉一文中说,有人在评论〈蒙娜丽莎〉说到
了“鬼灵的智慧,深海底神秘的鱼藻”,她觉得憎恶,说:“就不由
的要到女人眼睛里去找深海底的鱼影子”。
  你说臭老九多愁善感也未必不对,文人多少有些爱“天凉好个秋”
的意境。他们——或者说艺术家们所做的都是在唤醒,生命最初的感
动,强化这种感动。让人们从吃喝拉撒的平凡中,从循规蹈矩中暂时
醒来。哭也是笑也是。
  细想想我和你的争执,也许不是别的区别,而是一般的男和女的区
别。我想。
  但很高兴能这样探讨,第一次在网上跟人讨论一直想讨论的东西。
我会把你和我这两篇贴发到浪漫版和开卷有益版去。如果你有什么
驳语欢迎,不,是请,请一定也发到这里来。在此致谢。


--
云在青天水在瓶

※ 修改:.koogen 于 Feb  7 16:48:32 修改本文.[FROM: 202.103.116.231]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16.20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