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3年 文集目录>>daviling(大为.davi) ***** 推荐 *****>>再与“不看后40回的红友”谈谈

主题:再与“不看后40回的红友”谈谈
发信人: daviling()
整理人: winterbow(2003-01-31 23:05:58), 站内信件
    《红楼梦》这本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古典文学作品,经历二百多年来千千万万读者的击节赞赏,其影响也遍及世界各地。然而,自胡适购得《甲戌本》以来,明明白白印自乾隆时代的《红楼梦》,其后半部40回却被认为是伪续的赝品,是不符合作者曹雪芹的“原意”的。至于曹雪芹的“原意”是什么?雪芹早已去世,无法问证,就靠那位自认是与雪芹一起边创作边加批的脂砚斋那些似通不通的话,当作深知雪芹“原意”的权威。

    众所周知,胡适反对索隐派,说他们是“猜笨谜”,提倡“自传说”,特别在买到胡星垣求售的几回所谓《甲戌本》后,打倒了“旧红学”却又来了“新交学”。俞平伯早年是胡适“自传说”的主力考证,以脂批为立论根据,为胡适“实写往日旧事”,以及“双美合一”等等找佐证。但俞老对脂批很多的矛盾,有着很理性的思索。比如“好了歌”中“说什么粉正浓、脂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处的脂批:“黛玉晴雯一干人”。俞老就认为:黛玉不论,晴雯却是在七十八回就死了的,何曾活到两鬓成霜!又说:“以脂评来直接代替《红楼梦》,岂不是以他人之意替代作者之意么”。

    《俞平伯论红楼梦》一书中,他更明确指出:“所谓乾隆甲戌本并不是一七五四的原本;乙卯本也不是一七五九的;庚表本也不是一七六零的”。近几年来,不少红学家对这些“脂本”所作的辨识,如抄录形式、文字避讳、跳行抄错以及虚填署年等等许多值得怀疑之处。就拿最有影响的所谓三个《石头记》乾隆古鈔本来看,《甲戌本》中不避“玄”(康熙)字讳,却避“宁”(道光)字讳;《己卯本》和《庚辰本》中百分百都避“宁”字讳。要说这三个脂本真是乾隆钞本,或是后人按脂砚斋抄的,都是设法说得通的。

    对于“续书”,俞老说过:程氏刊书以前,社会上己纷传有一百二十回本,不像出于高鶚的创作。高鹗在程甲本序里,不过说‘遂襄其役’,并未明言写作。张问陶赠诗,意在归美,遂夸张言之耳。高鹗续书之说,今已盛传,其实根据并不可靠。
    对于后半部的情节,主要有脂批的“侠文”、“情榜”;传说中的“宝玉成音街兵,湘云成乞丐,后谐连理,白首双星”;以及曹家是否有“稍振”和宝玉应不应该去考个小举人。但是,这些合雪芹原意么?以前我几个帖子也曾讨论过,更盼各红友各杼己见,待历史慢慢浮出真谛吧。脂批可以启我们思考,但不能为据。程高为使“接榫”,也声明改动了些,但是否合理,也可讨论。不过,我不希望见到在书刊上那些彼此人身攻击、嘲讽漫骂,甚至打官司的恶举,而希望各摆道理、相互质疑,所以,后四十回还是应该看看的!俞老临终说的“胡适、俞平伯定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鶚是保存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于辞达”。

    然而时至今天,却未见有多少实际材料可以推翻俞老的论点,却由于大量印行以《庚辰本》去“校正”《程高本》,大多的文章继续按脂批引申成为曹雪芹的原意,使脂砚斋的“权威性”甚嚣尘上,程高整理印行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遂成为假红楼梦,或者说《红楼梦》中三分之一是赝品,岂不是这部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弘大精深的古典文学作品,被不知为何时何地何人的脂砚斋几句没来头的批语,蒙受永远的耻辱!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