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aycat(爱流浪的小肥猫)
整理人: weiniduge(2003-03-23 18:47:33), 站内信件
|
包含精美图库和flash地图的豪华版请到 http://www.rayeye.net
5月12日 风沙蔽日转晴 吐鲁番-乌鲁木齐 187公里 累计10093公里
今天的第一站是苏公塔,它是新疆现存最大的古塔,也是我国百座名塔中唯一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古塔,它位于吐鲁番市东南郊2公里处的木纳格村,旁边建一可容千人作礼拜的清真寺。
苏公塔,又名“额敏塔”,建成于1777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苏公塔是清朝名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的次子苏来曼,为纪念其父的功绩,表达对清王朝的忠诚,自出白银 7000两建造而成的。
苏公塔高44米,基部直径10米,塔身浑圆,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塔顶有一个大约10平方米的小小阁楼。四周是敞开的大窗。本来一色灰黄的塔身平淡得使人感到沉闷、单调,但在聪明过人的维吾尔匠师们别具匠心的砌叠中,用一块块土砖砌成了波浪、菱格、团花等15种之多的伊斯兰格调几何图案。立身塔下,抬头仰视,就如置身一幅复杂而变幻的装饰画前,可谓精妙绝伦。
可惜的是昨天的一场风沙把天空绞得灰蒙蒙的,使可观性大打折扣,连拍出来的照片都几乎看不清,我们连门都没进就去了下一个景点-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系维吾尔语,有“山腰”之意。该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约40公里的火焰山峡谷木头沟河西岸。窟群散布在河谷西岸约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分三层修建,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
吐鲁番的石窟寺群多达十余处,合称高昌石窟,和新疆的龟兹石窟,以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原石窟,以及印度最大的石窟遗址阿旃陀石窟齐名,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四支代表之一。
我们现在就是沿丝绸之路一直看过去,发现石窟的壁画在慢慢地变化,越是近印度,壁画中神的形象越像波斯人,高鼻梁,留胡子,深眼眶,分明的脸部轮廓,越近中原,神的形象就越像珠圆玉润的中国人。另一条佛教的传播的路径我们刚刚走过,从印度经过古格、萨迦一直到拉萨的藏传佛教壁画,神的形象也是慢慢从西方人的脸孔变成西藏人的脸孔。宗教的传播也带动了文化的交流,从这些壁画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柏孜克里克石窟有点像我国陕西的窑洞,从阶梯悬崖的黄土中平挖出一个拱型大洞,再用加厚土坯砌固,抹平墙壁后直接在黄土上作画,现有洞窟83个,残存壁画的洞窟约40个。可因为保护和维修的缘故,不是所以的洞窟都同时开放,每天开放的洞窟都不同,看运气了。
柏孜克里克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它始凿于曲氏高昌国(499-640年)时期。其中18、29、48号洞窟属于这一时期。18号洞窟为中心柱式大型洞窟,是该窟群现存能看清壁画内内容最早的一洞窟,前室及甬道和隧道下部在回鹘高昌前期重新修绘,仅隧道上部和顶部完整地保存了早期壁画内容,即绘斗四式平基图案,侧壁绘着圆领通肩式袈裟的千佛,两手在腹前相握的手势有别,顶部和侧壁交界以写实的手法,仿木结构绘出檩、枋等形象逼真。
在历经了曲氏高昌王国的发展之后,柏孜克里克在唐西州时期名叫“宁戎寺”,是新疆地区重要的佛寺中心。北庭大都护杨袭古曾重修寺院,从这一事实说明,柏孜克里克石窟在当时已发展成为西庭地区的一处佛教圣地。属于这时期的洞窟有16、17、25、27、31、42、69号窟。以上洞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十一世纪以后重新修绘的,这一时期壁画题材主要是发源于中原地区的大型经变画。盛唐的新画风进入了高昌石窟,将用线造型的艺术技巧推向高峰,画面线条简洁流畅,刚劲有力,寥寥数笔,形神兼备。
回鹘高昌国时期,宁戎寺成为王家寺院,历代高昌王大都在此建有洞窟。柏孜克里克石窟以回鹘高昌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属于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洞窟有14、20、31、33、39、 41、82等窟。壁画题材比以前更丰富,有诸佛,千资百态的各种菩萨像、大型经变画、说法图、千佛洞、供养菩萨行列,天龙八部、四大天王像、供养人和供养比丘像及各种装饰图案,并出现了反映释尊前生无数世诚心供佛,终于自身成佛的本生因缘故事,塑绘结合的“鹿野苑初转法轮”以及密都诸题材。
许多洞窟内布满窟壁的绘画,丹青神妙,富丽堂皇。第18号窟隧道顶的平棋室北朝时期的绘画,它用四方叠套构成,中心为一朵大莲花,和敦煌莫高窟的某些平棋很近似。区别在于这里的中间填充了几何图形、三角形、四叶等图案,笔触遒劲简练。色调采用石青、石绿、白等冷色,淡雅开阔,庄严肃穆,富有民俗特色。
9世纪中叶以来的回鹘壁画中,数量最多、最富特色的是以大型立佛为中心的“佛本行经”变故事画,它在第15、18、31、33、38、42号等窟最有代表性。这些洞窟的窟顶有的满绘现在贤劫千佛,也有绘的是宝相花纹图案,朵云相间、浓艳美观。洞窟两壁或甬道侧壁皆绘“佛本行经”变。
这些图案的中央是近3米高,身披红色褊衫的立佛,佩环钏缨络,头偏向一侧,手施各种印记,脚着草鞋踏于盛开的莲花上。佛像周围绕以天部、菩萨、比丘、婆罗门、国王等形象,根据不同内容,加添各种道具。
有的还在佛上方的左或右侧绘上城郭、宇宙、塔寺等。每一幅画表现一个内容,一幅幅画面连续地绘在壁上,中有缠枝花卉,忍冬卷草纹等边饰相间。第33号窟的后壁残存《涅槃经》变中的举哀弟子和举哀比丘图(佛教称僧人逝世为“涅槃”或“入更”、“圆寂”),形象生动,富有个性,是一幅难得的艺术佳品。
公元10世纪末或11世纪初期的壁画中,出现了“西方净土变”等故事画,绘有楼阁、池水、莲花、游鸭、伎乐等形象。画家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描绘了佛教徒们梦寐以求的“极乐”世界。
第16窟的伎乐图,线条流畅,晕染得当,人物肌肉丰满。隐窟是为纪念高僧而修筑的,该窟后壁的花鸟图,画面上是一片广阔的原野,绿草丛生,树木花卉点缀其间,蔓藤上果实累累。天空中凤鸟飞翔,彩蝶翩翩;花草间白鹤伫立,一对童子立于中间,引弓欲发,好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表达乐画师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花草、动物的仔细观察。
回鹘高昌早期壁画构图严谨,线条遒劲,色彩富丽堂皇,人物造型丰满,是莫高窟唐代画风的延续。虽然洞窟壁画遭到了严重的挖剥破坏,但保留面积仍有1200多平方米,举世公认,这里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为重要、且保存最好和最有代表性的一处艺术宝库。在众多的回鹘国王、王后、侍者和僧尼等供奉人像壁画中,保存了汉文、回鹘文、吐火罗文、梵文等题记,它是研究西域历史、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被编为82、83号窟,是整理断崖前多年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两个洞窟,这竟是在中原佛寺中常见的“地宫”和“影窟”,是专给高僧大德建的纪念窟。但在新疆是首次发现,因无任何的文字资料,柏孜克里克“影窟”、“地宫”成了无法揭开的谜。
正因为柏孜克里克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和神秘色彩,20世纪初遭到纷至沓来的外国名为探险家实为强盗的掠夺和宰割。但我们看到洞窟的文字解说中,中文写明是那国人的某某掠夺了此洞的壁画,英文却只翻译成模糊的外国人,如此卑躬屈膝的软弱态度,难怪现在那些掠夺者还在叫嚷,他们拿走壁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就算他们不拿走, 壁画也会破损。简直是强盗道理,就像一个杀人犯说,就算我不杀你,你也会死的,我杀你是为了你更快进入天堂。
离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途中会经过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由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东西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达47.8度,地表最高温度在70度以上,荒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七月流火,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焰云缭绕,赭红色的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可惜该死的沙尘暴把天空搞浑浊了,什么都看不清。
汽车继续在公路上开,我看见几百米开外的戈壁上竖立了几十根喷火的大油管,好奇地问:“那是油田吗?”
司机说:“对,新疆的油田很多,经常都可以看见这些油井。”
我看着这些雄雄的火柱,突然想道:“这么多的油干吗要烧掉,不浪费吗?”
司机笑说:“现在烧的不是石油,是天然气。”
“为何要烧掉天然气呀?”
“天然气田下面是石油,我们没有技术开采天然气,必须把天然气都烧掉才能开采石油,有时要烧几个月呢。”
我很吃惊,没有技术就先不开发呀,天然气也是很宝贵的资源,怎么能白白地烧掉,我看见都心痛。我还是不相信:“你肯定吗?”
司机不快地说:“我本来就是在油田上班的,后来才来开出租车的。我还会骗你吗?现在开发西部,石油需求多,烧得更多了。”
本来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是好的,但这样盲目地浪费资源,很快就会把西部的资源都耗尽的。
司机突然一拐入小路,我们就进入了葡萄沟,葡萄沟是火焰山西侧的一条峡,沟的两侧山坡上寸草不生,沟内却是草木芳菲,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贯穿沟内,河水两旁是层层叠叠的葡萄田。很难想象刚才还是火炉一样的火焰山,旁边却是流水潺潺,绿树成荫,葡萄架成片的葡萄沟。
在葡萄沟较高的坡地上建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房屋,它的四壁都是用土坯叠砌,但在墙上密密匝匝布满气孔。较大的房屋约有两层楼高,这就是晾葡萄干的房子。这种房子,当地维吾尔人称作“群结”,汉语叫作“荫房”。荫房里,屋顶上每隔半米左右架着一根碗口粗的“檩子”。每根“檩子”上,每隔半米吊着一个插着许多有筷子来长、指头粗细的木杈,这就是挂葡萄用的木钩。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人们把新鲜葡萄一筐筐地运来,自上而下往木杈上挂上一串串葡萄,在整个荫房挂满之后,将门关死,凭着从气孔吹进来的吐鲁番盆地地特有的热山烘烤,40天左右,鲜葡萄就变成了葡萄干。这种天然晾制的葡萄干,颜色呈黄绿半透明状,干韧绵软,蜜甜鲜香。
可惜现在不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司机介绍说:“这里的葡萄品种繁多,有马奶子、红葡萄、黑葡萄、无核白、比夹干、琐琐等。有的色如翡翠,有的艳如玛瑙;有的小似珍珠,有的大似橄榄;有的皮薄汁多味甘美,有的肉脆汁浓味酸甜。其中的名贵者,莫过于无核白葡萄,简称为“无核白”,因其无核白如玉,晶莹透明而得名,葡萄粒小、汁多、味甜。含糖量高达22%--24%,在国际葡萄市场被誉为“绿珍珠”。要是想把各个品种都尝一遍,就要至少在吐鲁番住上半年,因为不同的葡萄品种上市的时间会不同。”
人称吐鲁番的葡萄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所以新疆有一首歌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来到吐鲁番没有品尝到葡萄的甜美和清凉,真是此行的遗憾。
不过吐鲁番也有很多的葡萄干和葡萄酒,有些小酒坊是维族人自家开的,和他们聊上两句,他们就热情地让你喝上两口自家酿造的葡萄酒,尽管此时火焰山上热气蒸腾,炽风扑面,天上烘烤,地上烙脚,而葡萄沟里却清风习习,凉爽宜人。吐鲁番就是这样的好地方,既有干燥寂静的沙漠,也有飘香的果园、茂密的森林和草场;既有炎炎的火焰山,也有清洌的天山的雪;是极干旱地区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与绿洲文明的典型,包含了西域风物的全部经典。
虽然火车也可以到乌鲁木齐,可要跑回大河沿镇火车站,汽车站就在市区,每半小时就有一班车到乌鲁木齐,还是空调电视的豪华大巴,187公里才24元,觉得很便宜,新疆的公路都很漂亮,所以交通很方便和便宜。
我们2点离开吐鲁番,大巴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电,不久就看见的连绵的天山山脉,现在天空中的沙尘也慢慢地沉降下来,天空回复湛蓝的颜色,白雪皑皑的天山衬托在蓝蓝的天边,还有明媚的阳光,真使人陶醉。
途中经过达板城镇到柴窝堡一段,高速公路的两边都是高大的风车阵,用钢做的风车可不像荷兰的风车那么肥大,十分苗条的竖立在那,可它一点都不矮,几十米的柱顶旋转着几米长的钢制叶片。这里成千上万的风车组成了表现现代建筑艺术的画卷。
这里已经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了,工人们还在不断地建新的风车,虽然我们在密封的车内感觉不到当时的风速,可看见几米长的笨重钢制叶片轻快地急速旋转,就知道这里的风有多大了,我想,昨晚的大风,一定为发电站产生了可观的电能了。
到达乌鲁木齐才4点30分,旅途平稳又舒适,也是我们此次旅途中的第一万公里。我们找到新疆饭店,两星的,大堂的服务员一见我们就说:“请出示护照。”
我说:“我们是中国人。”
她说:“对不起,不能租最便宜的房间给你们,按规定,中国人不可以和外国人住在一起。”我想,她怎么知道我们要住最便宜的房间。
我问:“最便宜的多少钱?”
她说:“最便宜的15元一人的四人间,只租给外国游客,但还有20元一人的四人间,设备一样,只是不同的层。”
我想,怎么外国人的住的比我们还便宜呀,我们反而还要贵一点呢?我真是抓破头都不明白她们的规定和逻辑。
幸好20元也是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四人房没其他住客时就全是你得了,不过这里的入住率挺高的。而且住的都是出差的人,没什么共同话题,想去外国人那层找人聊天,好像也不可以进。
新疆饭店
地 址:长江路107号
邮 编:830006
电 话:0991-5852 511
传 真:0991-5811 354
新疆饭店座落于长江路与钱塘江路交叉处,门前有2、8、10、16、36、50、51、52路公共汽车,有15-20元的四人房,可15元的只接待外国人,我真是抓破头都不明白她们的规定和逻辑。房间干净宽敞,有24小时的热水淋浴。退房后寄存背包要2元,因为时区,最晚可以到下午2点退房。
待续
----
欢迎光临我的网站 留言薄
精美旅游风光图片及精彩的第一手游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