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aosuiying(winchen)
整理人: qiusz(2003-01-26 19:01:12), 站内信件
|
“海滨邹鲁”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什么是“海滨邹鲁”?邹,是孟子的故乡;鲁,是孔子的故乡。邹鲁两字连用,指文化昌盛之地。海滨指泉州。所以,“海滨邹鲁”就是说,泉州是个文化昌盛的地方。这是个非常不简单的荣誉。
泉州的历史是无愧于这一称誉的。因为,自唐建中初常衮任福建观察使,设乡校,并且亲加诱导,提倡教育以来,泉州是受惠较早的地方之一。加上欧阳詹首中进士,更加激励了泉州人向学的热情。翻一翻泉州的文献资料,对文化教育的赞誉之笔是屡见不鲜的。如在泉州修建学宫时,有人写道:“温陵名邦也,理学文章,籍工于世。”在修建明伦堂时有人说:“泉郡学甲于天下”。这些评价,乍一看来,未免使人产生过誉之感。但如果联系实际,就会觉得,这些评价是不太过分的。如泉州自唐以来,不仅中科第者数以千计,各种人才济济,群英荟萃,还出现了三世进士、父子进士、祖孙进士和兄弟进士等许多极不寻常的现象。其中父子进士凡三十三家,祖孙进士二十二家,兄弟进士二十四家。怪不得有些迷信风水的人,把它归之于泉州有座双阳山,双峰并峙,所以才会有这么多“联登”的盛事。
可能是为了发扬“海滨邹鲁”之风吧,泉州过去在孔庙前,曾建有一座“海滨邹鲁亭”。这座亭前有洙泗桥,后有夫子泉,亭中挂一块“海滨邹鲁”大匾额,十分典雅庄严。洙泗桥之“洙泗”,是孔子教授弟子的地方,《礼记·檀弓上》有“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的说法,所以后人都把“洙泗”作为儒家的代称。“夫子泉”就是纪念孔子的泉水,有“日饮一瓢心慕颜”之说。
今“海滨邹鲁亭”已废,其址即今之泉州中菜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