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k-xu(甲亢)
整理人: winterbow(2003-01-31 23:14:42), 站内信件
|
但是,易位而处,似乎读者这方面,也是如此,出于对宝玉的关心(呵呵,我们也入戏了),宝玉的终身大事,我们也为之思考挑选着,用我们的习惯、感情和理性,以至于我们倒先炸了窝群殴起来。
争论的焦点,不外就是钗黛之争。
宝钗?宝钗好哇,她的方方面面都很完美,论家世相貌才学,哪一点比黛玉差?她的修养气度身体素质,哪样不是比黛玉强胜百倍?无论上下的关系都能处理得妥妥当当,人皆称贤;常规劝宝玉走正途哪怕遭宝玉白眼而不悔,还以亲身经历和幡然悔悟来教导偷读了西厢的黛玉(这个罪行与中学生偷读《少女的心》是一个性质),使其拜服;并且在金训死掉的时候,虽然两个“这可奇了”表明她心中并无半点悲戚,但还是以极其老到的劝解抚平了王夫人那颗受了创伤的心儿,还捐献出自己的旧衣服作为死者的寿衣,尽显泱泱大度。。。。。。。
宝玉挨板子后,她赶紧来探望,端来丸药,表示自己的关切之情,还不着痕迹地回护袭人的错漏使其倍增感恩,并且借势消弭她哥哥薛蹯与宝玉的矛盾使宝玉无限感激。。。。。。,哎呀呀,这一大段淋漓尽致的章节,难为她来探病,还能八面玲珑方方面面都思虑周详照顾周全。。。。。。,我,我受不了啦!(作拔出匕首自尽状:),没法再调侃下去了,开始读宝钗来探望这一段是,倒不如何,也如宝玉般,觉得宝钗是好也,但多读得几次,不觉气往上冲,勃然而色变,这宝钗是干嘛来啦?这是真的爱宝玉吗?要掺杂进如此多的杂念???
而黛玉,这些花样全不会使,只知道趁宝玉睡着时坐在旁边哽气咽声,哭得眼睛跟桃子似的,噎了半天只憋出短短的一句话,还怕别的人取笑赶紧就跑了,。。。。。,哎,这才真是发自内心清澈晶莹的爱,如同自己生命一般的关切呵!钗黛二人心灵上的差别,难道现在我们还不能明白地看出来?
在淡淡白描的叙述下,我们又怎能不感受到宝黛当时双目相投中心灵的息息相通青春脉搏的勃勃跳动?
可惜作者过于吝啬,或者觉得把戏肉都着急端出来以饱读者,太掉身为作者的价儿了,继前一章宝黛的表白让袭人搅了局后,这次探望又让别人打断了,只留下丝丝温馨甜蜜的余味弥散于我们的心头。。。。。。
悠悠然,恍惚中,又想起了《双城记》里卡尔顿在露西耳边轻轻许下的“你所爱的生命”。。。。。。。
亲爱的读者们,难道你们还认为宝钗比黛玉更合适吗?难道你们还想要代替宝玉去感受去思考,想要去决定他的选择,即使是在你们的潜意识中??
爱情,并不是符合了“时代的要求”“人之常情”“合乎常理”,同等条件或者更优秀的异性之间,就能产生为爱情的。它之所以能叫爱情这个字眼,轰轰烈烈,生死相伴,是因为那是两情相悦,是个人的选择,个人意志的体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别人心目中更为优良的金玉相对,又怎及得上主人公心目中的木石相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