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纵情山水】>>〖闽南画册〗>>〖泉州风情〗>>◆泉州简介◆>>泉州市区地名趣谈 ZT

主题:泉州市区地名趣谈 ZT
发信人: gaosuiying(winchen)
整理人: qiusz(2003-01-22 15:27:59), 站内信件
泉州市区地名趣谈
 
  1997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泉州市鲤城区区划调整,增设丰泽区、洛江区,自此,泉州市辖有鲤城、丰泽、洛江三区。现三区共辖乡、镇、街道20个,其中鲤城6个,丰泽8个,洛江6个,各乡、镇、街道命名或循自然形胜或取人文景观,各得其趣,兹将其简介如下: 
  鲤城区 

  开元街道———位于鲤城区中北部。1960年7月设立开元人民公社,1980年8月改为开元街道。辖区内有著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开元寺,因名“开元街道”。 

  鲤中街道———位于泉州城区中心。1951年9月,泉州城区设鲤中区,后改称第三街道、鲤中人民公社,1980年8月改为鲤中街道。因古泉州城外形状若鲤鱼,泉州有“鲤城”之雅称,鲤中街道辖区属泉州城区中部,故取名为“鲤中”。 

  海滨街道———位于鲤城区中南部。1960年7月设立海滨人民公社,1980年改为海滨街道。因泉州古代人文鼎盛,辖区内孔庙立有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手书“海滨邹鲁”碑刻而得名。 

  临江街道———位于鲤城区南部。宋时泉州晋江县辖有晋江乡临江里,辖区在今东海镇。1951年9月以泉州城南部设立临江区,后改称第一街道、临江人民公社,1980年8月改称临江街道。因濒临晋江而得名。 

  江南镇———地处鲤城区西南部。1958年9月设置江南乡,1991年5月改为镇建制。因辖区位于晋江南岸,故取名江南。 

  浮桥镇———位于鲤城区西部。民国时设有浮桥乡,后废。1984年10月改满堂红乡为浮桥镇。得名于辖区内横跨笋江的浮桥,北宋皇年间造舟作梁为浮桥,名“履坦”,南宋时改为石桥,仍俗称“浮桥”,又名“笋江桥”、“石笋桥”。 

  丰泽区 

  丰泽街道———位于丰泽区中心区域。1992年9月划东海镇部分区域增置丰泽街道。南宋时知州刘颖、颜颐仲两度疏浚东湖,积湖泥为山,建丰泽、湖光、聚星、绿野四亭,“丰泽”之名当自此得之。除丰泽区、丰泽街道外,以“丰泽”命名的还有丰泽新村、丰泽街、丰泽商城、丰泽广场等。 

  东湖街道———位于丰泽区中部,系泉州市东片新城区。1956年2月设立东湖乡,1958年9月归东海乡。1992年9月析东海镇凤山、东湖、仁凤3个村增置东湖街道。辖区内有唐以来泉州的著名景观东湖,故名。 

  泉秀街道———位于丰泽区南部。1992年9月析东海镇灯星、灯洲、沉洲3个村增置。泉秀街道名取自辖区内的泉秀路,民国十七年(1928年)旅菲华侨吴记霍创办的泉秀民办码头汽车公司修建泉州至后渚公路,称泉秀路,该汽车公司营运泉州至后渚,再渡船至惠安秀涂线路。华大街道———地处丰泽区东北部。1984年4月在华侨大学驻地及周边地区设立华大街道,系国立华侨大学所在地,故取名“华大街道”。 

  清源街道———地处丰泽区北部。1951年晋江县三区辖有清源乡,1958年划归泉州市与北峰公社所辖清源农场合并建立北峰公社清源农场、泉州市共青团集体农庄(后改为泉州市亚热带作物试验场)、清源茶果社,1960年11月再次合并为泉州市清源农场,1999年9月析丰泽区北峰镇部分区域与清源农场合并新置清源街道。得名于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 

  城东镇——位于丰泽区东部。1961年1月析东海公社部分区域置城东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城东乡,1991年5月改为镇建制。因地处泉州城东大门,故取名“城东”。 

  东海镇———位于丰泽区东部、晋江下游北岸。1958年9月设立东海乡,后更为东海人民公社、东海镇,因地处泉州城东郊濒海而得名。 

  北峰镇———位于丰泽区西北部,南临晋江、北依清源山。1958年9月始置北峰乡,后更名北峰人民公社、北峰镇,因境内多山峰,又处市区北郊,故名“北峰”。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