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unlimited()
整理人: dl(2000-10-05 01:41:57), 站内信件
|
㈡历史根源
蔡、胡两方都不是发明家创造者,而是另有远源本师。索隐派的真祖师爷是乾隆 皇帝,自传说的最早之论(指见于文字表达)是富察氏明义。这两派在清代早以 并存而其共处,各有信徒门户。
索隐派的创始人是乾隆,此说传自常州派学者掌故家宋翔风,而内赵烈夫记入他 的笔记,宋先生的传述语气分明,因为乾隆说是“此盖为明珠家作也”,于是朝 野翕然从风,此说这才大行于世,尊奉者多。
由于明珠是康熙早期的一位力主“撤藩”的宰相级大臣,是后来一场政局变故中 的重要人物,又有豪富冠于京师而又大有文化艺术品位的家庭环境,于是乾隆帝 的“明珠说”红学观遂一步步演变成为“纳兰说”(明珠之子)、“康熙朝政局 说”,再演变即发展而为“顺治说”“顺、康、雍三朝政局说”,等等。其脉络 分明,是可以循按的。
这一脉系,揆之实际,无非是一种揣度、想象、加上附会,内中并无学术实质可 言。晚至蔡元培时代,这一派人才将此说装上了“学”的外衣,但同时又受了辛 亥革命运动潮流的影响,随劲又给《石头记》加上了“反清复明”的“排满”的 “思想”内容——因而这小说的著作权也就归属于一位不知何人的“明遗民”了 。
乾隆的“索隐”也与“学”无关,他只是为了掩饰这部小说所暗中涉及的政治涵 量,是一种“转移视线”的策略,他提出此说的年代已经是乾隆朝的后期了,而 “自传说”最早见于文字的提出,则比那早得多——为了简便,就不妨只举乾隆 十九年(1754)即有“甲戌本”的脂砚斋评语为证,最是明白不过了。大约此书 在传抄流布时期,八旗世家子弟私相传阅,都知此义,到乾隆三、四十年上富察 明义题《红楼梦》诗序称“书中备记风月繁华之威”即是由曹雪芹的先人曾任江 宁织造,此即“自写自家”之义;而后吴云则更为直截了当地门口道破“本事出 曹使君家”,这种种史迹,十分清楚。在此以外,另有一批略晚的“评红家”, 明白提出了《红楼梦》一书是作者的“自况”“自道生平”,时间大抵不出嘉( 靖)、道(光)之际。
够得上学术的“红学”从哪儿才算开始呢?这就不能不明白承认,从胡适作《红 楼梦考证》为始。这是事实,对胡氏有何评价意见,都不能否认这一事实。这样 看来,史脉分明,从严格意义上讲,所谓的“旧红学”原来是一个不曾存在的假 想名义。红学的实体,确自“五四”期间胡氏肇始。因为“旧”本不存在,所以 “新”之对应称号也就自然成为一个并无实义的假名了。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73.67.1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