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winterbow(2003-01-23 19:41:52), 站内信件
|
北渡长江,过了六合,就可以远眺扬州了。
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把城市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可又把公路上的人们
与城市的隔离开来。一路上都是被银灰色的铝合金栅栏包裹,封闭起来的
柏油公路。银灰色铝合金栅栏之外,又被绿色的树木绿化带严严实实的封
闭着。
被公路绕开的扬州,远远的望去,那里也是被层层绿色翡翠般的绿化
带包裹着。灰色的各式各样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的顶尖跳跃出绿色屏蔽,在
阳光下显得格外的耀眼。--这些,绝不是我想象中的古城,现代建筑固然
好,但是它已经使中国的每个城市都是出如一个模式了。
扬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的,经济,文化的地位以
及它的人文地位。盐,铁是支撑着封建社会的两大经济支柱。据说,在明,
清年间,扬州为全国提供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食盐。供奉着全国半数以上
的财政收入。苏,浙,徽商云集扬淮。当时的盐商富贾的地位甚至可以和
朝廷的命官抗衡。经济上的繁荣,富庶,造就了辉煌一时的扬州,同时也
创造了灿烂的维扬文化。如果说,在东汉,秦之前的经济,政治,文化中
心是在黄河流域的晋,燕,齐,鲁。那么在西汉后,扬州的崛起,兴盛与
中国文化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变迁的历史息息相关。长江流域的
兴盛,为中国封建集权统治向南发展,稳固的建立大一统政权提供了坚实
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它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梯,也是
中国封建君主对于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的地理观念最高的认识形式的
杰作。
当西方列强把面向海洋和面向海洋以外的世界的新的政治,经济,文
化,人文的观念强加给浑浑噩噩的中国人时,沿海城市的兴起,扬州就定
格在过去的历史辉煌中了。
扬州是一本历史留给我们的书,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富有深厚内
涵的中国文化历史的书籍。
其实我瞩目扬州,是因为在维扬文化浩淼的烟河里,有着我国的文学
巨著《红楼梦》中对它可圈可点的一笔,有着造就出来林妹妹这个充满个
性化魅力的人物形象的文化氛围。尽管我知道《红楼梦》是部文学作品,
但是,我总是期盼着能够在这个历经几百年之后,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的
古城中寻觅和感受当年生活场景和人文等素材关系的种种痕迹来。 |
|